[发明专利]用于同步数字传输系统中的超大规模数据交叉连接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40910.5 | 申请日: | 2006-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7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尚军辉;狄枫;公俊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11/00 | 分类号: | H04Q11/00;H04Q11/06;H04J3/06;H04J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漪;王继长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同步 数字 传输 系统 中的 超大规模 数据 交叉 连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传输领域,特别涉及同步数字传输系统中的超大规模交叉连接装置及方法,具体涉及多通道、高速率的同步数字序列的时分、空分交叉连接。
背景技术
在SDH传输系统中,交叉板上的芯片实现数据交叉业务,因此芯片中存在数据交叉连接的电路实现。所谓的数据交叉连接,是指通过交叉连接矩阵,按照预先存放的交叉连接方式,对输入的通道信号数据的时隙进行重新安排,使之组合成为新的等速率的信号,然后从输出通道输出。随着数据传输规模的不断增加,同时要求数据交叉连接仍然要保持无阻塞交叉连接,交叉连接的实现方法在交叉实现实用性及有化性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单纯地采用传统的选择复用的方式,规模较大的交叉连接所占用的资源在后续的布局布线中已无法实现。
在现有专利申请CN00114059.0“同步数字传输设备中的超大规模交叉连接装置”和CN03139898.7“用于同步数字传输系统的超大规模交叉连接装置及方法”中,提出了一种完成大规模无阻塞交叉连接的交叉连接装置。前述两项专利申请都采用的是顺写控读的交叉连接方式,即通过把需要交叉的数据顺序写入数据存储器,再根据存储在控制存储器中的交叉配置读出数据存储器中暂存的数据,完成SDH系统的数据交叉过程,这种方式的交叉连接方法虽然相对于传统的交叉连接方法有一定的改进作用,但相对于规模较大的交叉在使用RAM的资源及连线方面数量仍是非常大的,导致芯片成本提高,芯片的规模越来越庞大。例如,对于接入规模为64个通道,接入速率为622.08Mbps,最小交叉时隙为STM-0的交叉连接装置,采用上述专利申请,则所需要的数据存储器的数目为32X32=1024个,每个数据存储器需要利用一个4320x8的双口RAM来实现。也就是说,单单是构建数据存储器,就需要双口RAM的数目为1024个,连线长线有2560条,短线有20480条,这对于芯片的布局布线的复杂性与难度是比较大,而且致使芯片的研发成本也大大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本发明提出用于同步数字传输系统中的超大规模数据交叉连接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减少交叉连接中数据存储器的使用数量及布局布线后信号相互之间的连线,缩小交叉连接的规模,使之易于制造,同时可降低芯片的研发成本。
本发明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用于同步数字传输系统中的超大规模数据交叉连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控制存储器接收交叉配置信息,提取配置信息中的读写地址信号;
步骤2、数据存储器根据控制存储器产生的交叉控制的读写地址信号将输入的交叉数据进行控制暂存;
步骤3、暂存在数据存储器中的交叉数据进行对齐,经复用处理后,顺序输出。
所述控制存储器的容量为(m*2)xkbits,分为两页,其中每页为(mxk)bits;
其中m是交叉数据每路包含的时隙数,k为表帧时隙占用的位数。
所述控制存储器接收交叉数据配置信息,提取配置信息中交叉数据的输入输出通道时隙信号,然后将输入序号作为写地址,输出序号作为读地址,输出到数据存储器中。
所述步骤2中,
数据存储器接收要交叉的数据,然后依照控制存储器送过来的写地址存储该交叉数据的写入的通道号与时隙号,根据控制存储器送来的读地址存储交叉后数据的通道号与时隙号。
所述步骤3中,
在交叉处理中,系统送入一个系统帧头或经过处理的帧头供各路数据对齐使用,每路数据利用先进先出将帧数据的帧头字节统一与该帧头对齐,输出多路对齐的交叉数据。
本发明所述方法,首先交叉数据的配置送给控制存储器进行处理,输出交叉数据输入的写地址信号及交叉数据输出的读地址信号,交叉数据根据读地址及写地址信号进行控制,将数据暂存储在数据存储器中,然后通过外面的输入对齐帧头,将交叉数据对齐,再经复用处理,输出交叉数据。这种控写顺读的方法处理大规模数据的时分及空分交叉,相比较以前大规模交叉连接采用顺写控读方式,在RAM使用数量及芯片内的相互连线设计方面大大减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409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