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密度电子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41445.7 | 申请日: | 200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4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洪忆晴;徐佥昱;姜成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16 | 分类号: | H01R12/16;H01R12/32;H01R13/629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文意;陈昌柏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密度 电子 连接器 及其 组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密度电子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连接器(electrical connector)是一种广泛使用于电子设备中的电子机械装置,通过提供一种可分离的连接方式,能在无讯号失真及能量损失的情形下,在两电子设备之间进行稳定且长时间的讯号传输。由于电子设备所需的接触电流及讯号是通过端子来传输,所以端子的设计即成为连接器设计的重要议题。目前,关于电子连接器的结构及组装方法有多种,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种:
如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的电子连接器的立体视图。电子连接器20为连接一电子卡片与一电路板30的电子连接器,电子卡片垂直地插入电子连接器20中的一端子信道22,以与端子信道22两旁的复数个端子24接触,以利用端子24连接电子卡片及电路板30。为避免电子卡片垂直插入电子连接器20的端子信道22时,施力或角度不适当,直接撞击端子24,造成端子24的变形,电子连接器20可具有导引用的复数个挡板26,配置于端子24与电子装置之间,以保护端子24。
如图2所示,其表示另一种现有的电子连接器的侧视图。电子连接器40用以连接一电路板50与一电子装置,电子装置的插接端子垂直地插入电子连接器40中的端子信道42,并与端子信道42旁的端子44接触,端子44可通过与电路板50贴合的一延伸部45,以电性连接电子装置及电路板50。如同前一现有技术,电子连接器40也可具有导引用的至少一挡板46,配置于端子44与电子装置之间,以避免电子装置与电子连接器40组装时,端子44受到挤压而变形的情形。
上述的电子连接器在制造时,是将连接在一料带(carrier)上的端子,由电子连接器的底部由下而上置入,再将端子的延伸部与料带分离,接着使端子的延伸部与电路板的电路接点贴合,以进行电性连接。但由于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趋向于微小化,对于高密度的电子连接器的需求亦越来越大,当单位面积中端子的数量增加时,只要有一个端子的延伸部无法良好地与电路板连接,此电子连接器便无法完好地作用,因此端子的延伸部的平整度越显重要。
上述电子连接器中,在端子插入电子连接器内之后必须将料带与端子分离,一般是以折断各端子与料带连接处的方法为之,而分离料带与端子的连接状态时往往会造成端子微量变形,致使端子对于电路板上电路接点间的相对的精度难以控制。
如图3所示,其表示再一种现有的电子连接器的侧视图。该中央处理器用的电子连接器60中主要是由一上盖66及一底座所组成,其中底座上具有数个端子信道64,且各端子信道64内可容一端子70插入固定,上盖66对应各底座端子信道64处皆有一穿孔,且上盖66及底座可相对滑动。当中央处理器的端子70插入电子连接器60时,唯有中央处理器的端子70对正上盖66的各穿孔时,中央处理器的端子70才能穿入底座的端子信道64,藉此使中央处理器的各端子70与电子连接器60内相对应的各端子62建立电性连接。
在现有的中央处理器用电子连接器60中,底座的端子信道64主要是用以固定端子62,因此无论端子62是自底座上方或下方(底座下方是指底座与电路板相邻近的一表面)插入端子信道64,只要能将端子62固定于底座的端子信道64内皆可。而中央处理器用电子连接器60的上盖66和图1中的挡板26一样,具有保护端子的功能,避免在与中央处理器对接时,中央处理器的端子70因操作不当而使电子连接器60的端子62发生永久变形。
中央处理器用电子连接器60除了需以上盖66保护被固定于底座端子信道64内的端子62,使电子连接器60整体机构复杂化之外,若端子62是自底座穿入各端子信道64内,则折料带时会使端子62变形的问题仍未能避免。
因此,需要一种高密度电子连接器,以提高端子底面与电路板的接合率,进而提升电子连接器的产品合格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高密度电子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能够使电子连接器与预定对接的电子装置匹配时,避免因不当操作而使端子产生永久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414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冷气装置的淋浴房
- 下一篇:一种新型酿造食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