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潜水电机的电缆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47954.0 | 申请日: | 2006-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2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旭;周国荣;蔡奎义;张晓宁;刘月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东方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2 | 分类号: | H02K5/22;H02K5/13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严新德 |
地址: | 201907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潜水 电机 电缆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泵,特别是一种用于潜水电机的电缆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潜水泵包括潜水式排污泵、潜水式轴流泵和潜水式混流泵,是广泛使用的流体传输机械。潜水泵结构紧凑,安装维护方便,泵站投资小,噪音低、电机冷却条件好,泵站工作条件好,泵站建成地下式,可省掉地上建筑,泵站投资小,占地面积小,不影响地面建筑或绿化,在防洪排涝、农田灌溉、市政建设、水利建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传统水泵的替代产品。但是潜水泵的质量关键决定于潜水电机的质量好坏,由于电泵潜入水下工作,因此电机的密封性能,将直接影响水泵的质量。特别是大功率高压电机,电压达3kV、6kV、10kV,一旦电机泄漏漏电,将会产生非常严重后果,造成重大损失或人员伤亡事故。而现有技术中,潜水电机采用采用YZ或YCW型橡套防水软电缆,电缆外圆周上套设有进线密封圈,用电缆压盖将进线密封圈压紧,依靠进线密封圈受压变形密封,只能密封进线密封圈与电缆外圆之间的间隙或进线密封圈与接线盒盖之间的间隙,一旦电缆破损或电缆与进线密封之间泄漏,水将会进入接线盒腔,水(或水汽)将会进入电机腔,致使电机进水或受潮,电机绝缘性能下降,导致电机烧毁或漏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潜水电机的电缆密封结构,所述的这种用于潜水电机的电缆密封结构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潜水电机的进线电缆密封不可靠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这种用于潜水电机的电缆密封结构由一个橡胶硫化铸头和两段电缆构成,其中,所述的两段电缆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橡胶硫化铸头的两个端面中,两段电缆的相向端面之间设置有一个金属导电体,两段电缆中的导线的相向端面分别与所述的金属导电体的两端连接,金属导电体的外周、金属导电体与所述的两段电缆的连接处的外周包围有绝缘热缩套管,橡胶硫化铸头与两段电缆和绝缘热缩套管密封连接,橡胶硫化铸头的外周上设置有凸出的环状台阶。
进一步的,所述的橡胶硫化铸头为圆柱体,橡胶硫化铸头的外圆周上设置有凸出的环状台阶。
进一步的,所述的金属导电体由圆柱状的实心铜接头构成。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电缆由金属导电体隔离,金属导电体、电缆、绝缘热缩套管和橡胶硫化铸头之间密封连接,橡胶硫化铸头外周的台阶用于电缆进线处与潜水电机的接线盒盖的密封,由电缆压盖和螺钉将橡胶硫化铸头固定于接线盒盖上。电缆中的导体与金属导电体由绝缘热缩套管隔离,橡胶硫化铸头在成型时将绝缘热缩套管固定并隔离,同时橡胶硫化铸头本身也起绝缘作用。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对照,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发明利用金属导电体将电缆隔离,利用橡胶硫化铸头密封内外两段电缆和金属导电体,解决了现有的潜水电机电缆进线密封不可靠的问题,结构简单,作用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用于潜水电机的电缆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用于潜水电机的电缆密封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用于潜水电机的电缆密封结构由一个橡胶硫化铸头3、一段内侧电缆8和一段外侧电缆1构成,其中,内侧电缆8和外侧电缆1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橡胶硫化铸头4的两个端面中,两段电缆的相向端面之间设置有一个金属导电体4,两段电缆中的导线的相向端面分别与所述的金属导电体4的两端连接,金属导电体4的外周、金属导电体4与所述的两段电缆的连接处的外周包围有绝缘热缩套管6,橡胶硫化铸头3与两段电缆和绝缘热缩套管6密封连接,橡胶硫化铸头3的外周上设置有凸出的环状台阶7。
进一步的,所述的橡胶硫化铸头3为圆柱体,橡胶硫化铸头3的外圆周上设置有凸出的环状台阶7。
进一步的,所述的金属导电体4由圆柱状的实心铜接头构成。
如图2所示,橡胶硫化铸头3外周的台阶7用于电缆进线处与潜水电机的接线盒盖2的密封,由电缆压盖10和螺钉11将橡胶硫化铸头3固定于接线盒盖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东方泵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东方泵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479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