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支架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48261.3 | 申请日: | 200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9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罗七一;郑步中;唐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31/16 | 分类号: | A61L31/16;A61L31/1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粹芳 |
地址: | 201203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支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生物支架的制备方法。是采用一种或两种以上具有抑制内膜增生作用的基因或寡核苷酸用电泳的方法使之负载于涂层支架上,通过该支架局部缓慢释放作用于血管病变部位,用以预防和治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支架内的再狭窄。
背景技术
心脏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每年导致数十万人死亡,而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是造成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原因。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冠心病。虽然PTCA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令人满意,但其手术并发症却严重限制了PTCA的发展。据报道而PTCA后被扩张的冠状动脉在3~6个月内发生再狭窄的概率则高达30-50%。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能有效地控制PTCA后血管弹性回缩所导致的再狭窄,可显著降低介入治疗时急性或亚急性缺血并发症,但是支架的长期置入,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并大量增殖,引起内膜组织增生,而导致支架内再狭窄(ISR)。据统计,支架植入后仍有20-30%的再狭窄率。如何解决支架内再狭窄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热点和难题。
目前认为再狭窄主要是一种损伤愈合反应,其可能的机制有:(1)血管内的血栓形成;(2)血管壁的弹性回缩;(3)治疗后局部的炎症反应;(4)新内膜的形成包括中层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细胞外基质的增生。尽管采用切割球囊扩张、定向旋切、激光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放射等治疗方法,但是再狭窄率仍然在10%以上。
血栓形成和新生内膜组织的过度增生是引起支架内再狭窄的两个主要原因,因此,抑制血栓的形成和组织增生成为防治支架再狭窄的两个重要途径。鉴于此,人们用具有抗凝血、消炎和抑制增生等药物预防再狭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特别是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使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但是,临床数据表明,尽管药物支架大大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但是有迟发性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病理研究表明,药物支架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同时,也抑制了血管内皮的修复,使基底膜长期暴露于血流的作用之下,从而导致迟发性血栓形成。
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及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冠心病的基因治疗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成为当今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基因治疗是指将编码具有某种生物活性物质(一般是蛋白质或肽)的基因,人为地转移到人体器官或组织细胞内,使其在局部表达该活性物质,从而达到相应的治疗或预防目的的疗法。基因治疗的基本环节包括:选择目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和目的基因的导入。
针对再狭窄的可能机制,许多学者尝试用基因治疗来防止再狭窄。他们采用静脉注射、局部直接注射、基因埋线、球囊导管导入、应用转化细胞包被冠状内支架等基因导入方法,研究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基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基因、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基因、细胞分裂调控基因(c-myc)、抗癌基因(p53)、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eNOS)、以及antisense、decoyOND和RNA干扰技术等基因治疗手段用于再狭窄的防治。但是临床实验结果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上述基因导入方法缺乏病变组织的导向性,基因的有效利用量少,基因药物在病变局部的浓度较低,维持有效浓度的时间较短,而且副作用大,难以发挥治疗性作用。由此,人们想到以涂层支架为载体,将治疗性基因负载于支架上,通过支架的定位作用,达到目的基因在靶血管部位的定向缓释,从而达到治疗再狭窄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支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方法制得的生物支架是指负载一种或二种以上的目的基因或/和寡核苷酸的洗脱支架。
本发明生物支架的制备方法,是以涂层支架为载体,采用电泳法将治疗性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目的基因或/和寡核苷酸负载于涂层支架上。制备方法的步骤是先采用已有技术制得涂层支架:将支架分别用丙酮和纯水清洗,晾干,然后在支架表面均匀地喷涂一层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将涂层支架放于真空干燥箱中,在37℃干燥24小时,然后用交联剂处理涂层支架72h,用蒸馏水洗去残余的交联剂,再将带有涂层的支架放于真空干燥箱中,在37℃干燥24小时;然后将涂层支架固定在电泳装置中的惰性正极上,插入含一种或二种以上的目的基因或寡核苷酸和缓冲液组成的溶液中,在>0-5V的电压,>0-0.6mA电流下,电泳1-100分钟,电压最佳为5V,电流最佳为0.4mA,取出,晾干,重复进行电泳直到达到需要的负载量,通常为250-600μ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482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凝气浮共凝聚处理污水工艺
- 下一篇:过热水蒸汽的制备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