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0.6微米硅化物保护自对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48787.1 | 申请日: | 200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1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邵凯;郑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822 | 分类号: | H01L21/822;H01L21/76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月珍 |
地址: | 2002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0.6 微米 硅化物 保护 对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本导体制作工艺,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引入了硅化物保护自对准CMOS工艺的0.6微米BICMOS工艺。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器件的性能要求中,越来越多的客户要求减小接触孔电阻、减小多晶硅互连电阻、减小有源区串联电阻并提高标准逻辑器件(Standard CMOS)的驱动能力,而其他的双极管、功率器件及肖特基器件不受任何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引入了硅化物保护自对准工艺的0.6微米BICMOS工艺,能在不破坏其他的双极管、功率器件及肖特基器件性能的前提下大大地提高了准逻辑器件(Standard CMOS)的驱动能力,并大大地降低电路的延迟效应。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0.6微米硅化物保护自对准工艺,在BICMOS标准前道工艺和标准后道工艺之间进行,包括:N+离子注入;P+离子注入;源区、漏区注入;驱动区扩散;清洗液清洗;1500A氧化层沉积;硅化物保护层光照;氧化层干法刻蚀;湿法去胶;前清洗步骤;难融金属沉积;第一步热退火;选择性腐蚀;第二步热退火。
根据本发明,使用该工艺得到的接触孔电阻为4ohm/con。使用该工艺得到的多晶硅互连电阻和有源区串联电阻为3ohm/con。使用该工艺得到的准逻辑器件驱动能力提高5%。使用该工艺得到的双极管、功率器件及肖特基器件,除多晶硅互连电阻、有源区串联电阻及准逻辑器件之外,不发生变化。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引入硅化物保护自对准工艺的BICOMS工艺满足了减小接触孔电阻、减小多晶硅互连电阻、减小有源区串联电阻、提高标准逻辑器件(Standard CMOS)驱动能力并保持其他的双极管、功率器件及肖特基器件不受任何影响的要求。在不破坏其他的双极管、功率器件及肖特基器件性能的前提下大大地提高了准逻辑器件(Standard CMOS)的驱动能力,能大大地降低电路的延迟效应。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硅化物保护自对准工艺的剖析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硅化物保护自对准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0.6微米硅化物保护自对准工艺,在BICMOS标准前道工艺和标准后道工艺之间进行,参考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N+离子注入;P+离子注入;源区、漏区注入;驱动区扩散;清洗液清洗;1500A氧化层沉积;硅化物保护层光照;氧化层干法刻蚀;湿法去胶;前清洗步骤;难融金属沉积;第一步热退火;选择性腐蚀;第二步热退火。
参考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硅化物保护自对准工艺的剖析图,图中100是CMOS自对准硅化物的源、漏区;200是硅化物保护区。
采用本发明的0.6微米硅化物保护自对准工艺获得的器件的性能如下:接触孔电阻为4ohm/con;多晶硅互连电阻和有源区串联电阻为3ohm/con;准逻辑器件驱动能力提高5%;双极管、功率器件及肖特基器件,除多晶硅互连电阻、有源区串联电阻及准逻辑器件之外,不发生变化。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引入硅化物保护自对准工艺的BICOMS工艺满足了减小接触孔电阻、减小多晶硅互连电阻、减小有源区串联电阻、提高标准逻辑器件(Standard CMOS)驱动能力并保持其他的双极管、功率器件及肖特基器件不受任何影响的要求。在不破坏其他的双极管、功率器件及肖特基器件性能的前提下大大地提高了准逻辑器件(Standard CMOS)的驱动能力,能大大地降低电路的延迟效应。
虽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已经结合较佳的实施例说明于上,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对于上述的实施例的各种修改或改变是可以预见的,这不应当被视为超出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具体描述的实施例,而应该是符合此处所揭示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宽泛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487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