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层组播功能的分布式实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49921.X | 申请日: | 2006-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6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金雄兵;施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H04L29/06;H04L12/56;H04L12/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层组播 功能 分布式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宽带接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在接入设备上实现分布式组播功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DSLAM(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设备中,一般有三种板类型:上联板,核心板,用户板。在当前的DSLAM上的组播二层协议(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IGMP:互联网组管理协议)一般都是集中式的实现,即协议处理全部都在核心板上完成,核心板成为系统协议处理的中心,上联板和用户板不进行任何的协议处理。
这种组播协议集中处理的方式有很多的优点,例如:
(1)集中的控制方式带来了管理的简单和方便;
(2)所有的组播数据全部集中在核心板上,用户板上和上联板不存放任何组播数据,因此这两种类型的板只需要较少的内存;
(3)所有的协议处理全部集中在核心板上,用户板和上联板都只是透传协议报文,因此这两种类型的板的CPU的性能要求不高;
(4)用户配置只需要配置到核心板,无须传送到用户板,因此配置效率高。
尽管有上面诸多的优点,这种方式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
(1)集中的控制方式加重了核心板的协议处理能力,对于核心板系统的性能要求比较高,容易因核心板处理能力约束而丢包;
(2)没有充分利用用户板的资源,发挥用户板的潜力。
特别是随着容量的增加,处理负载的加重,集中式的方法的可靠性下降。因此,又必要研究出一种分布式的实现方法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这些缺点。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层组播功能的分布式实现方法,以实现充分发挥用户板的处理能力,适当均衡核心板和用户板的负载,提高整个DSLAM的协议处理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一种二层组播功能的分布式实现方法包括:
(1)核心板根据配置命令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发,决定对数据的处理方式;
(2)若数据为全局数据,则由核心板对数据进行处理;
(3)若数据为用户板上的数据,则由用户板对数据进行处理。
其中,核心板和用户板上的组播进程分别负责核心板和用户板上的组播协议处理。
其中,所述步骤(2)中核心板对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命令处理和协议处理。
其中,所述的核心板上的命令处理具体为:
(21)核心板上的公共单元进行配置命令的预处理和分发;
(22)核心板上的组播单元对外的命令处理接口单元,接收公共单元分发的配置命令并处理;
(23)由核心板上的处理单元对各个配置命令和配置数据进行处理,并对组播协议处理需要用到的数据集进行维护;
(24)通过核心板上的板间通信单元将配置传送到用户板。
其中,所述的核心板上的协议处理具体为:
(211)核心板的接收报文单元对报文进行预处理;
(212)核心板上的用户权限管理单元进行权限检查,若权限为拒绝,则将报文丢弃;若权限为预览,则经预览控制单元进行处理后由协议处理模块进行组播协议报文的处理;若权限为允许,则由协议处理模块进行组播协议报文的处理;
(213)核心板的组播管理单元维护管理组的信息;
(214)核心板上的组播报文发送单元完成对报文的重构,并将报文发送出去。
其中,所述步骤(3)中用户板对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命令处理和协议处理。
其中,所述的用户板上的命令处理具体为:
(31)用户板经板间通信单元接收由核心板上传送的配置;
(32)用户板上的命令处理接口单元接收板间通信单元分发的配置命令并处理;
(33)由用户板上的处理单元对各个配置命令和配置数据进行处理,并对组播协议处理需要用到的数据集进行维护。
其中,所述的用户板上的协议处理具体为:
(311)用户板的接收报文单元对报文进行预处理;
(312)用户板上的用户权限管理单元进行权限检查,若权限为拒绝,则将报文丢弃;若权限为预览,则经预览控制单元进行处理后由协议处理模块进行组播协议报文的处理;若权限为允许,则由协议处理模块进行组播协议报文的处理;
(313)用户板的组播管理单元维护管理组的信息;
(314)用户板上的组播报文发送单元完成对报文的重构,并将报文发送出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499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