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交互环境下视频、音频、控制同步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50926.4 | 申请日: | 2006-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6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傲;严复铁;张天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黑大高新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52 | 分类号: | H04N7/52;H04L29/06;G08C23/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80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交互 环境 视频 音频 控制 同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控制代码插入流媒体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交互控制对方硬件或设备,实现视频、音频与控制同步的基于网络视频交互环境下控制对方硬件或设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大都采用WINDOWS XP提供的单向远程协助功能或其它单向远程控制软件,上述方法对系统外硬件和设备进行控制比较困难,无法实现交互双方视频、音频和硬件控制的同步,其他远程控制方式需要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即系统驱动、接口驱动、应用程序等和I/O接口硬件和其它相关硬件,对于一般专业人员安装、调试比较麻烦、开发周期长、系统的通用性差,系统的造价高,普通用户实现和使用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网络视频交互环境下将控制代码插入流媒体的方式,同步控制交互对方硬件或设备,实现视频、音频和控制同步的方法。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网络交互环境下视频、音频、控制同步的方法,在网络视频交互状态下双方计算机通过声卡的输入或输出端分别与各自的控制板连接,由控制板内按键、开关量输入控制电路、模拟转换电路接收通过按键输入或由模拟、开关量传感器产生控制对方的信息,经控制板处理转换成DTMF控制代码,通过模拟开关插入音频的R声道或L声道中与USB摄象头获得的视频信号一起同步转换成流媒体即控制代码插入流媒体方式,经计算机网络接INTERNET传输,控制对方与控制板连接的各类继电器、可控硅和各类模拟量执行元件,或通过红外线输出电路遥控外部设备。
这个技术方案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硬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应用软件开发简单方便、周期短;不占用系统接口资源,无需驱动:同步性优于现有技术。
2.本发明技术一般人员便可安装、调试、使用;通用性强,只需开发简单的应用软件便可方便地在移动领域中的手机、PDA(掌上电脑)中应用;或通过对硬件的一些小改动在有线电话通讯系统的可视电话领域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控制代码时序图;
附图2是本发明交互双方系统连接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各部分结构连接图;
附图4是本发明方法的控制卡1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发明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附图中各部分说明:
1 控制板
1.1 单片机系统
1.2 控制数据存储
1.3 状态显示电路(LED)
1.4 红外线输出电路(38k载波的红外线遥控信号驱动、输出电路)
1.5 DTMF编译码电路
1.5-1 DTMF编译码器
1.5-2 DTMF码输出
1.5-3 DTMF码输入
1.6 DTMF/音频切换电路
1.6-1 音频R信号输出(接喇叭)
1.6-2 音频R信号输入/DTLM信号输入
1.6-3 音频L信号输出(接喇叭)
1.6-4 音频L信号输入
1.6-5 音频L信号输出
1.6-6 话筒R信号输出/DTMF输出
1.6-7 话筒R信号输入(接话筒)
1.6-8 话筒L信号输入(接话筒)
2 输入/输出电路
2.1 A/D转换、预处理电路(温度/压力…等模拟量传感器的控制电路)
2.2 按键、开关量输入控制电路(连接各类开关、按键、开关量传感器)
2.3 开关量隔离、驱动电路(接连各类继电器、可控硅等驱动元件)
2.4 D/A隔离、驱动电路(接连各类模拟量执行元件)
3 计算机
3.1 USB接口
3.2 接INTERNET
3.3 声卡喇叭R信号输出
3.4 声卡喇叭L信号输出
3.5 声卡立体声话筒R信号输入
3.6 声卡立体声话筒L信号输入
4 喇叭或耳机
5 立体声话筒
6 USB摄像头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大学;黑龙江黑大高新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大学;黑龙江黑大高新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509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