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镜头模组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51478.X | 申请日: | 2006-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0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凉荣;陈志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2 | 分类号: | G02B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燕力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镜头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镜头模组;更明确而言,本发明涉及一较易调整的定焦距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近代的电子产业持续地蓬勃发展,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与便捷,许多电子产品皆面临需要挑战更高的良率与品质以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而制造者也需要想办法进行成本的降低来增进竞争力。
请参阅图4,是已知镜头模组示意图,其结构是利用已知镜头筒10′外缘的螺牙30,螺接进入已知镜头座20′内,行成镜头模组。然而,在螺接的过程中,旋转镜头筒进入镜头座会因摩擦产生粉尘,这对于微小的镜头模组在成像品质上有重大的影像,若粉尘量高,甚至有可能导致产品失效,且在于微小的镜头模组下旋转螺接作业中,常因元件的微小化而产生组装上的费力。
因此,面对竞争力提升的挑战,目前的确有需要能明显有效的降低制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以提高优良率且简易制造的镜头模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模组,以解决前述已知结构的缺点,达到避免在组装中产生粉尘且简易其组装方式,本发明由改进镜头筒及镜头座的结构,以利其相互组合套接,其中更由旋扭该镜头模组使镜头筒及镜头座间的间隙受挤压进而固定该镜头模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镜头模组,包含:一镜头座,该镜头座具有至少一第一组接部;一镜头筒,该镜头筒具有至少一相对应该镜头座第一组接部的第二组接部;其中,该第一组接部及第二组接部为一对互相套接的同轴柱状体,该对互相套接的同轴柱状体间具有微小的间隙,由转动该镜头筒的同轴柱状体,以挤压该微小的间隙,而使该镜头筒的同轴柱状体卡止该镜头座的同轴柱状体,以固定该镜头筒及该镜头座。
较佳地,该镜头模组中可由转动该镜头座的同轴柱状体,以挤压该微小的间隙,而使该镜头座的同轴柱状体卡止该镜头筒的同轴柱状体,以固定该镜头筒及该镜头座。
较佳地,该镜头筒具有一镜头组。
较佳地,该镜头座底部具有一基座,该基座设有一影像感测模组。
较佳地,该第一组接部的同轴柱状体为一凸部,相对地前述第二组接部的同轴柱状体为一凹部。
较佳地,该第一组接部的同轴柱状体为一凹部,相对地前述第二组接部的同轴柱状体为一凸部。
由上所述,本发明的镜头模组由于是镜头筒及镜头座相互套接而组成,因此,可大幅度简化组装的过程,同时也避免组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粉尘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镜头模组组合图。
图2A:为镜头筒示意图。
图2B:为镜头座示意图。
图3A及图3B:为镜头筒及镜头座固定示意图。
图4:为已知镜头模组示意图。
附图标号:
1----镜头模组
10---镜头筒 10′-已知镜头筒
10a--第二组接部
11---外缘壁面
12---外凸结构
13---干涉区
16---镜头筒柱体
17---镜头组
20---镜头座 20′-已知镜头座
20a--第一组接部
21---内缘壁面
22---内凹结构
23---干涉区
25---基座
26---镜头座柱体
27---影像感测模组
30---螺牙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A及图2B,是镜头模组组合及镜头筒与镜头座示意图,该镜头模组1是由镜头筒10及镜头座20相互套接而组成。
该镜头座20,具有一基座25及一位于基座上的镜头座柱体26,该基座25可容置影像感测模组27及相对应的线路配置,该镜头座柱体26的内缘壁面21设有数个沿壁面的内凹结构22以及干涉区23,该内凹结构22及该干涉区23形成一第一组接部20a。
该镜头筒10,具有一相对应且可套接镜头座20镜头座柱体26的镜头筒柱体16,及一镜头组17,该镜头筒柱体16包覆该镜头组17,该镜头筒柱体16的外缘壁面11相对应于该镜头座20柱体26内缘壁面21的内凹结构22与干涉区23设有数个沿外缘壁面11凸起的外凸结构12与干涉区13,该数个外凸结构12与干涉区13形成一第二组接部10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514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BCH纠错技术中的纠错信息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装置
- 下一篇:节能电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