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农业食用菌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0610152630.6 | 申请日: | 2006-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2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吉本克己;吉本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怀东 |
主分类号: | C05F17/00 | 分类号: | C05F17/00;C05F11/08;B09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0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农业 食用菌 资源 循环 利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农业食用菌资源循环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地球环境被不断的破坏,早在二十世纪70年开始,环境保护问题成为了国际社会的重要课题。同时,各国在农业方面针对环保绿色食品的农业技术的政策方针相继出台。日本在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农业实施策略,特别是土壤改良有机物资源循环等新的技术体系建立,并确立了自然农业法则。2001年2月日本又出台了“农业生产的技术方针”:
1、土壤改良和农业施肥合理化包括:1)修改土壤和农作物诊断体制,2)有机物资源的利用,3)推进土壤和土层的改良,4)修改施肥标准,5)积极引进综合土壤管理技术,6)降低肥料成本价格。
2、调和农业与环保包括:1)推广环保型农业,2)推广正确处理农业用资材等,3)推广节能和节约资源。
我国有机农业的现状,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为农业生产持续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然而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有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这些问题主要有:
1、生产产地环境质量问题,大量的烟尘、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农药和各种有机污染物以各种形式排放到大气中。这些污染物有的具有刺激性、恶臭,有的还具有较大毒性,它们最后落到植株、土壤上,有的落到水体中,以各种形式使农业耕种受到严重污染,产量和品质不同程度地下降。其中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以及有毒物质对土壤结构、理化性质等产生长期的破坏性影响。我国传统农业有利用生活污水灌溉农田的习惯。污灌在城郊和工矿区附近更为普遍,带来大量有害人体健康的重金属及重金属盐等有毒物质,甚至有医院污水中的病毒、大肠杆菌、寄生虫等。
2、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影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化肥、农药、设施材料等农用物资不断更新换代,一定范围内可使蔬菜产量提高、效益增加;但也正是这些农用化工产品使得环境不断恶化,影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产周期短,施用化肥增产效果明显。然而传统的有机生物肥料的搜集、腐熟发酵要花费大量的人工,因而化肥以其简便易用的优势受到生产者的欢迎。然而化学肥料的长期使用使上壤有机质逐步耗竭,保水、保肥力差,土壤结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过量施用氮肥还导致农业产品硝酸盐累积。硝酸盐在人体中被还原为亚硝酸盐,进而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影响人体健康。化肥的过量施用使大量营养元素流失,进入地下水中,造成饮用水源的污染;进入河流、湖泊,造成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水中植物过量生长,消耗大量氧气并产生过量的有毒有害物质,结果使水中其他生物因缺氧中毒等原因而死亡,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农业产地环境恶化与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形成恶性循环,破坏着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也影响了农产品品质的提高和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以下方法:
一种生态农业食用菌资源循环利用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一、一次发酵阶段:
1、将干燥农作物剩余原料切碎后,将其含水量调整到60-80%;
2、将1中所述原料按C/N=35-55加入氮素进行调整;
3、在自然通风下,保持60-90℃发酵一个月;
二、二次发酵阶段:
将一次发酵阶段发酵好的有机原料作为菌床加入食用菌种进行培育六个月。
所述的生态农业食用菌资源循环利用方法,其干燥农作物剩余原料的含水量可以为75%。
所述的生态农业食用菌资源循环利用方法,其干燥农作物剩余原料的C/N=45。
所述的生态农业食用菌资源循环利用方法,其干燥农作物剩余原料可以为甘蔗的茎、叶。
所述的生态农业食用菌资源循环利用方法,其干燥农作物剩余原料粉碎后的长度可以为6-7厘米。
所述的生态农业食用菌资源循环利用方法,其使用的食用菌种可以为松茸菇(CJ-01)。
在第一次发酵阶段中,在自然通风下,天然丝状菌、放线菌(中温、高温菌)发酵作用达最高85℃。发酵过程中低分子物质排出,微生物代谢产物蓄积。
第一次发酵过的菌床在通过食用菌的培育生长过程中,使有机肥料成熟化;
在第二次发酵中,食用菌的担子菌类对自然界难分解的纤维质(木质素、纤维素等)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食用菌在菌床上蔓延过程中通过分解木质素等生长,这样菌体外酵素和代谢产物(有机酸、氨基酸、蛋白质等)在菌床内蓄积,子实体长出;收获后菌床内含有上述营养物质和生理活性成份的大量菌丝存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怀东,未经王怀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526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