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光板结构制作方法及具有导光板结构的按键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52849.6 | 申请日: | 2006-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5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陈科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毅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02 | 分类号: | H01H13/02;H01H13/70;H01H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朦;方挺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板 结构 制作方法 具有 按键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板,特别涉及一种通过改变光的传播路线,而具有聚光效果的导光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便携式电子产品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等,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信息产品。这些电子产品都具有按键结构,该按键结构提供使用者可以输入数据,或执行电子产品的各种功能。
为了让使用者在无光源照射的情况下,依旧可以清楚地看见按键位置及功能,而在电子产品的按键结构内配置了背光源,该背光源所产生的光源让使用者在无光源照射的情况下,可以清楚看见每一个按键的位置及按键表面上的图形及数字。
一般按键结构内部的背光源为一导光板,在电子产品内部的发光组件点亮后,光线由导光板前端导入时,再由导光板将光线投射于每一按键底部,使按键表面的数字或图形可以显示出来,让使用者在无光源照射的环境下,执行操作按键时不会发生按错按键。由于光线从导光板前端导入至后端时,光线的亮度会逐渐衰减,致使导光板后端对应的按键表面所显示的数字及图形的亮度不足。因此,为了让导光板上的光源均匀,而在导光板周缘增加了多个发光组件或一个反光板,如此一来,将造成电子产品的耗电量增加,并且成本也相对增加。
发明内容
因此,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聚光效果的导光板,可以减少发光组件的使用数量和反光板的使用,进而降低耗电量及成本。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导光板结构制作方法,包括:
先准备一模具,该模具内具有成型导光板的模穴;
将高透光材料注入到模具的模穴中;
进行脱模,使所述高透光材料成型为一片状的导光板,并且在导光板的一个面上形成有多个导光部;
在将导光板配置于按键模块后,外部光线由导光板的基板的前端导入时,经导光部折射而到达相对应位置的按键上,从而使按键的按键帽表面的数字或图形显示出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导光板结构的制作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导光板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导光板结构的侧视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单个导光部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导光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单个导光部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导光板的再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变体结构的断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变体结构的断面示意图;以及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三种变体结构的断面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步骤10~40 导光板1、9
基板11、91 区块12
导光部13、95 发光组件2
凹坑14 按键结构3
按键31、71 按键帽311、711
第一弹性层4 金属片41
第二弹性层5、8 橡胶体51
硬塑料薄膜52 凸体511、81、94
黏着层6 按键群组7
孔42 穿孔15
弹性体92 凹槽93
金属层101 穿孔102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详细说明,现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的导光板结构制作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导光板结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在步骤10,准备一模具,该模具内具有成型导光板的模穴。
步骤10完成后,进入步骤20,将高透光材料,例如TPU、PC、SILICONE、PMMA或PET中的任意一种塑料,注入模具的模穴中。
步骤20用于将所述高透光材料的塑料注入模具中。
步骤30,塑料在注入模具之后,成型为具有多个导光部的导光板。
步骤40,进行脱模,使成型后的导光板与模具脱离,即完成导光板的制作。
上述的导光部除了可以利用模具注塑成型之外,还可以利用激光、蚀刻、放电加工或针状物以热压等技术,在导光板上形成内凹于导光板内部的凹坑。
图2是本发明的导光板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根据图1的制作流程所完成的导光板1上具有呈片状的基板11,基板11的一个面上具有对应各个按键(图中未示)位置的多个区块12,每个区块12上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导光部13,每个导光部13的直径介于0.01~0.1mm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毅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毅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528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