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试影像传感器的装置、方法以及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54386.7 | 申请日: | 2006-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3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晖暄;潘敬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0 | 分类号: | G01D21/00;G01M11/00;G01M19/00;H04N5/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魏晓刚;李晓舒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 影像 传感器 装置 方法 以及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测试影像传感器的装置、方法及设备,特别关于一种使用扩散光束来测试影像传感器的装置、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参考图1,传统的影像传感器(image sensor)100包括一基板110,其一上表面112具有一感测区域120,用以接收影像光束130;该基板110的一下表面114则设有多个凸块140,用以将该感测区域120所测得的影像信号传送至外界。为了使外界的脏污不致污染该感测区域120,常于该感测区域120上方设置一透光盖体150,以保护该感测区域120。
参考图2,为了测试该影像传感器100的性能,会以一平行光230作为测试光源,穿过该透光盖体150投射至该感测区域120上。若该透光盖体150的表面有一污点260,如灰尘或水渍等,入射的该平行光束230遇到该污点260后会于该感测区域120产生阴影,造成测试系统的误判。有鉴于此,参考图3a及图3b,业界遂使用一透镜组270将该平行光束230转变为一收敛光束230a或一发散光束230b,使该收敛光束230a或该发散光束230b斜向投射在该透光盖体150及该感测区域120上,以减小因附着于该透光盖体150表面的该污点260在该感测区域120所产生的阴影。
然而,不论是使用该收敛光束230a或该发散光束230b,该感测区域120上的每一点仅会受到来自某一特定方向光束的照射,当此特定方向的光束为该透光盖体150表面的该污点260所阻隔时,仍然会在该感测区域120产生阴影,测试系统误判的情形仍有可能发生。
有鉴于此,便有须提出一种测试影像传感器的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影像传感器的装置,可产生扩散的测试光束,以避免盖体表面上的污点于感测区域产生阴影,造成测试误判。
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测试影像传感器的装置包括一光源及一光束扩散片,光束扩散片用以将光源所产生的光束转换为扩散光束,以投射至影像传感器的感测区域上。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影像传感器的设备,其包括上述的测试影像传感器的装置,同时还具有一测试机台,用以与影像传感器电性连接,以接收来自感测区域所测得的影像信号。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影像传感器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测试影像传感器的装置、方法与设备,因使用光束扩散片,可将经光束扩散片转换后的扩散光束投射在传感器上,因此使感测区域上的任一点所接受到的测试光束从多个方向而来。当来自某一方向的光束为透光盖体表面上的污点所阻隔时,仍然会有其它方向的光束到达该点,因此污点所造成的阴影并不明显,测试误判的情形因而大大的降低。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下文特举本发明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影像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影像传感器,盖体的表面附着有污点。
图3a:为传统测试影像传感器的装置,其中投射至传感器的感测区域的测试光束为收敛光束。
图3b:为传统测试影像传感器的装置,其中投射至传感器的感测区域的测试光束为发散光束。
图4:为本发明的测试影像传感器的设备的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的光束扩散片,其为棱镜片。
图5b:为本发明的光束扩散片,其为菲涅耳透镜。
图5c:为本发明的光束扩散片,其为二阶式光栅。
图6a:为本发明的光束扩散片配合均匀扩散片使用。
图6b:为本发明的光束扩散片配合偏光片使用,其中该偏光片设于该光束扩散片的上游。
图6c:为本发明的光束扩散片配合偏光片使用,其中该偏光片设于该光束扩散片的下游。
图号说明
100影像传感器 110基板
112上表面 114下表面
120感测区域 130光束
140凸块 150透光盖体
230光束 230a收敛光束
230b发散光束 260污点
270透镜组 400影像感测设备
470光源 472光束
474扩散光束 480光束扩散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543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免疫活化用组合物
- 下一篇: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以及配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