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高速水陆两用隐形船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55073.3 | 申请日: | 200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6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宝根 |
主分类号: | B63H1/04 | 分类号: | B63H1/04;B60F3/00;B63B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4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高速 水陆 两用 隐形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尤其是依靠船体两侧的轮子转动促进船与水的分开,以获得高速在水中向前行驶,并且能在陆地上行驶的不会被声纳、红外线和雷达探测到的新型高速水陆两用隐形船。
二、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交通工具应运而生,如汽车、火车、飞机等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快速。对于远距离快速运输来说,飞机占有绝对优势,其速度是其他工具所无法比拟的。而就安全性与成本来说,空运远比不上水运,一旦失事,从高空坠落,飞机上的乘客一定性命难保。现在的船都要克服前进时船头推开水受到的阻力,而随着速度的提高该阻力呈指数形式递增,因此消耗掉很大一部分能量,效率就提不高。普通的船不能躲过声纳、红外线和雷达的探测,这对军事上来说非常不利。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现有问题,提供一种高速水陆两用隐形船,其采用装翅片的轮子的转动向后推水促进船与水的分开,以使它具有与飞机相当的前进速度且更加安全、更加便宜,其还能在陆地上行驶,并不会被声纳、红外线和雷达探测到。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甲板下船体两侧装对称的轮子,一般为前后两对,该轮子是一个在圆周面上布置一圈V字形翅片的圆柱体,圆柱体的大小为载重后轮子的排水量产生浮力将船托起后轮子仍可半浮在水面上。这样航行时,轮子上的翅片将把接触的水从船头就往后推,使轮子底下水产生一个反作用力将船向前推。船体由于轮子的浮力作用将更少地与水接触,阻力就相应减少,而由于转速大于前进速度,轮子前面就没有水的阻力可以更快地加速前进直到与轮子的转速相等。并且在轮子的外表面上即所有能与水接触的地方涂上流水剂,同时在轮子转动时把水带起来的一侧加装一个高压吹气分水器,以减少轮子转动时对水的扰动减少摩擦阻力。当加速到一定速度时产生的气流向上推动船体可将船身全部或大部分托离水面,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阻力实现高速航行,最终可达到与飞机相当的速度。
对于船的隐形是实现水下防声纳及水上防红外线和雷达波两种情况。对于防声纳,是在船体部分覆盖两层布,在两层布内充加压空气,在船体与布中间布置一片磁铁减振器,上装压力传感器,根据流速、水压等因素的作用把不同的信号送给船内控制电脑,由电脑调节磁铁减振器内磁铁的磁通量,改变船体与布的距离,即两层布内由加压气体形成的船底的流线,以减少船体对水的扰动,并隔离船体声音对水体的传递,阻断声纳对船体的反射波,使敌方不会发现船的存在。
对于防红外线和雷达波,是在船的舾装部分装一个防护罩,把浮出水面的部分包裹在防护罩下。防护罩由一种防红外线和防雷达布做成,可以吸收船内由于排烟等热辐射产生的红外线和电磁波能量,而不散发到船外,并将敌人的雷达波吸收转换成热量,雷达也就不能探测到船的具体位置。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装翅片的轮子后,翅片将把接触的水从船头就往后推,使轮子底下水产生一个反作用力将船向前推,与原先将船头的水推开消耗能量不同,将水的阻力转化为动力效率更高,可以实现无水阻力航行达到与飞机相当的速度且相比之下更加安全、费用也更加便宜;2)由于轮子的浮力作用船体更少地与水接触,船体受到的水阻力就相应减少,尤其是在高速时托离水面就只有空气阻力,而轮子不受阻力作用则总的阻力就同样减少;3)由于是轮子支撑带动船,使船还可以开到陆地上行驶,成为水陆两用船;4)防声纳装置及防雷达和防红外线泄漏装置的安装使船成为隐形,不会被发现更加安全,如果使船只是在晚上航行的话这就实现了光学隐形。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高速水陆两用隐形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B向视图;
图4是图1中节点I的放大图;
图5是图4中的C向视图。
对各幅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
1-防护罩;1a-防红外线泄漏层;1b-微波能量转换层;1c-能量转换单元的侧面;1d-能量转换单元的底面;2-甲板;3-轮子;3a-翅片;4-加压空气;4a、4b-布;5-磁铁减振器;6-船体;7-转轴;8-高压吹气分水器;8a-气嘴;9-内芯;10-外胆;11-磁铁;12-固定板;13-直流电磁铁;14-压力传感器。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提出的高速水陆两用隐形船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宝根,未经王宝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550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