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硅电工钢的冷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55842.X | 申请日: | 200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9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高振宇;张智义;罗理;李文权;李元华;张仁波;付勇军;于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48 | 分类号: | B21B37/48;B21B37/56;B21B37/58;B21B37/46;B21B37/16;B21B15/00;B23K26/20;C22C38/16;B23P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09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工 冷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轧钢技术,尤其涉及高硅电工钢的冷轧方法
背景技术
冷轧电工钢以往都是单机架采用一次冷轧法或带有中间退火的二次冷轧法生产,为了保证成品的表面质量,冷轧产品的成品道次必需采用新辊完成,所以换辊操作频繁。此外,由于是单机架往复轧制,不但增加了切头切尾量,成材率低,还需要经常提高和降低轧制速度,轧制速度低也是制约产量增加的一个主要因素。特别是含Si量大于2%的高硅电工钢,由于变形抗力大,通常都采用20辊轧机冷轧,并采用低速轧制。而且,为了防止边裂,还需要增加加热设备在冷轧前将高硅钢热轧板预热到100~150℃。对Si含量小于2%的低硅电工钢也有采用连轧生产的。但采用连轧方法生产高硅电工钢,随着硅含量的增加,边裂就愈显严重,而且焊接断带也更为频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既能提高产量和成材率,又能克服边裂并解决焊接难题,提供一种采用多机架连续冷轧法生产高硅电工钢的方法。
本发明高硅电工钢的冷轧方法是这样实现的:该方法对酸洗后的热轧板进行一次冷轧或带有中间退火的二次冷轧、脱碳退火、再结晶退火等常规工序,其特征在于对酸洗前的热轧板进行头尾焊接,采用多机架轧机连续无头轧制,利用轧制过程中机械能转为热能使钢板温度升高实现温轧,各机架间的张力为100~300N/mm2,末台机架为30~80N/mm2;压下率为15%~30%,末台机架为5%~15%;轧机的出口速度≥500m/min,成品厚度为0.2~0.8mm。
本发明高硅电工钢冷轧方法所述的头尾焊接采用低硅钢过渡的焊接方法,在高硅电工钢头尾之间添加一段低硅钢,用激光焊机喂线焊接。
本发明所述高硅电工钢的化学成分为(重量百分比)C:0.002%~0.08%、Si:2.0%~4.0%、Mn:0.01%~1.5%、P≤0.2%、S≤0.04%、N≤0.005%、Als≤0.03%、Cu≤0.04%、B≤0.005%,其余主要为铁和少量夹杂物,夹杂总量≤0.03%。
本发明采用多机架冷连轧机组一次或两次冷轧法生产高硅电工钢(两次冷轧法之间采用部分脱碳退火处理),采用特殊的轧制工艺,利用硅钢变形困难,轧制过程中放出较多的热量,使钢带温度升高(可达50~150℃)实现温轧。在不增加设备投资的情况下,有效解决了边裂和高硅钢焊接困难的问题。本发明将未台机架作为成品道次机架,从而保证了钢带的表面质量。采用大张力轧制,可减少前滑区,使形变带增加。与单机架相比,由于取消了切头切尾操作,延长了换辊周期,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生产周期,还提高了生产率,而且稳定的轧制节奏还有利于提高板型质量。采用低硅钢过渡的焊接方法解决了高硅电工钢焊接断带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采用五机架连轧机组以一次冷轧方式生产无取向高硅电工钢为例。该无取向高硅电工钢的化学成分为(重量百分比)C:0.003%、Si:3.0%、Mn:0.25%、P≤0.01%、S≤0.005%、Als:0.24%、Cu:0.040%,其余主要为铁和少量夹杂物,夹杂总量≤0.03%。
将上述成分的钢坯热轧成2.3mm的热轧板,在高硅电工钢头尾之间添加一小段硅含量为1.2%的同等规格钢板,采用激光焊机喂线焊接,使高硅电工钢头尾相连接,再进行酸洗,然后采用五机架冷轧机组以一次冷轧方式连续轧制。利用轧制过程中机械能转为热能使钢板温度升高至接近150℃,实现温轧。产品的成品厚度为0.5mm。各机架间的具体轧制参数见表1。冷轧后经脱碳退火、再结晶退火、涂层,便获得无边裂的无取向高硅电工钢。与单机架冷轧机轧制的效果对比见表2。
表1 五机架一次冷轧法生产无取向高硅电工钢的轧制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558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