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热安定性的含卤素聚合物组合物及其热安定剂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56133.3 | 申请日: | 200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0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炫;姜丁元;徐正己 | 申请(专利权)人: | 厚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K5/11;C08K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安定性 卤素 聚合物 组合 及其 安定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含卤素聚合物,尤其是指一种具有热安定性的含卤素聚合物组合物及其热安定剂。
现有技术
许多含卤素聚合物,例如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由于发明相当早,已成为最重要且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人造聚合物。PVC产品具有很大的变异性,在制造PVC产品的过程中可依照不同的用途和需要,来加入各种添加剂来改变其物理或化学性质。
不过,PVC的缺点是易受热与光的影响而变质,产生降级反应。即使最终成品并非用于高温环境下,但在加工制造软质PVC过程中所需的温度为150~170℃,而制造硬质PVC更高达200℃,这样的高温会造成PVC的分解。文献中曾提到将PVC置于热天秤加热时,在130~150℃时PVC会开始减少重量,超过200℃时则其热分解进行得更为剧烈。PVC分解的方式有三种,一是热分解(thermal degradation);二是光分解(photolytic degradation);三是生物分解(biodegradation),其中以热分解为PVC加工时最主要的困扰。根据文献上关于PVC热分解现象的研究指出,PVC热分解时有两个过程发生,一为氯化氢分子的逸失;二为自发性氧化(autoxidation),而第二个过程又会促使第一个过程加速进行。
PVC在加热时会产生去氯化氢反应的原因有几种:(a)在合成PVC的终止(termination)步骤,有不均匀化(disproportionation)反应,使链的终端产生不饱和键;(b)在聚合过程中形成支链,支链上如果有氯原子,此氯原子对热不稳定;(c)聚合或加工时会形成双键,研究发现PVC分子中每1000个碳原子间就存在15个任意分布的双键,此双键能促使邻近的原子活化,因而造成进一步氯化氢的析出;(d)因为氧的存在而造成的氧化现象,先形成氢过氧化物(hydroperoxides)(~C-O-O-H),受热退化再形成烯类(polyene)或酮类(keto)结构,产生去氯化氢反应。当氯化氢继续脱落就产生共轭双键(conjugated double-bond),此时会有拉链效应(zipper reaction)发生,导致共轭程度变大,PVC分子颜色因而渐渐变暗。此外,越长的共轭双键使热分解所产生的碳阳离子(carbonium ion)电荷就有越大的非定域性(delocalization)程度,并会形成鎓盐(onium salts)。
PVC的加工是在空气中进行的,有氧原子的存在,因此当共轭双键形成后,会发生自发性氧化的现象,氧分子与双烯类(diene)反应形成环过氧化物(cyclic peroxide),受热时会进一步反应而释出氯化氢。或者双键旁的-CH2或-CHCl基会自动与氧分子反应形成氢过氧化物,然后键断裂产生具有酮烯(keto-polyene)结构分子,此分子会与脱落的氯化氢反应形成碳氧离子盐(carbonium salt)。
由于存在上述热分解现象,在制造PVC产品过程中必须加入适当的安定剂以防止或抑制热分解发生。PVC工业上所使用的安定剂种类很多,包括铅盐(如PbCO3、Pb(OH)2等);金属脂肪酸盐(如Cd(C17H35COO)2、Zn(C17H35COO)2及Mg(C17H35COO)2等);有机锡(如(C4H9)2Sn(SCH2COOC8H17)2、(CH3)2Sn(COOC12H23)2等)和酯类。其中以铅盐、有机锡和酯类安定剂对热安定效果最好,虽然铅盐价格较低,使用上较经济,但制品透明度很差且有毒。有机锡安定剂的价格较贵,热加工时容易发生加水分解,其所产生的气体为有机酸、有机酸无水物和含硫化物等,对人体的黏膜有刺激或麻醉作用,所以,在使用锡类安定剂时用量有所限制,但有较佳的透明度。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厚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厚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561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气囊的折叠装置及折叠方法
- 下一篇:可撑开的卷取机芯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