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出租车资费计价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56598.9 | 申请日: | 200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1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林世杰;李志光;周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世杰;香港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B13/00 | 分类号: | G07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乐慧 |
地址: | 中国香***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出租车 资费 计价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出租车资费计价器。
背景技术
现有出租车的计价器都是根据团体标准进行运费计算和显示,主要包括有计价模块、微处理模块、打印设备与和显示设备,其中计价模块中设有按团体标准设计的计价程序,而在微处理模块与计价模块、打印设备、显示设备分别连接,并且分别进行控制。现有计价器的设计将重点主要放在了可靠性和精确度上,以便直接进行资费阅读。但是,这种计价器还存在有不足之处:
1、任何人都可使用出租车进行营运,即对出租车司机的身份不能确认,如此导致出租车司机不一定是本身出租车对应登记的人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甚至有未达到出租车司机行业标准要求的司机利用出租车进行练习的同时进行运营。
2、出租车公司不同随时监控出租车司机的工作及运行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曾在美国专利US 4570228中公开了一种出租车计价装置,该计价装置包括经由无线电与中央计算机协作的移动出租车计价器。每个出租车计价器均包括用于收集与行驶距离和所耗费时间相关脉冲的寄存器,中央计算机启动对寄存器内容的周期性读取,尤其用于进行运费计算。中央计算机还设定一个标准频率值,从而借助于电路防止与行驶距离相关的脉冲在所述脉冲的频率低于标准频率时被存储在寄存器中,防止当行驶距离脉冲尚未达到标准频率时将时间脉冲存储在寄存器中。以及在美国专利US6104282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记录驾驶员的日常活动的日常工作记录装置。这种日常工作记录装置包括一个指示时间和日期的时钟,一个用于产生代表驾驶员在岗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发生器,和一个用于产生代表驾驶员离岗的信号的第二信号发生器。一个微处理器被连接在时钟、第一信号发生器以及第二信号发生器上,并且包括一个存储器。一台打印机被连接在所述微处理器上,用于打印日常工作记录。所述微处理器将第一信号发生器被激活时的时间和日期和第二信号发生器被激活时的时间和日期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计算出第一信号发生器与第二信号发生器被激活之间的时间周期。这种日常工作记录能够显示出第一信号发生器被激活时的时间,第二信号发生器被激活时的时间,以及计算出的第一与第二信号发生器被激活之间的时间。第一信号发生器还可以区分出驾驶员在岗并且驾驶车辆的时间与驾驶员在岗但没有驾驶车辆的时间之间的在岗时间。这些时间周期也将由所述微处理器进行计算并且打印在日常工作记录上。
这些出租车计价装置仍然没有解决由不同司机驾乘出租机所存在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出租车资费计价器,利用该智能出租车资费计价器可以识别出租车司机的唯一身份,同时向出租车公司随时发送司机的工作与运行情况。
本发明中的智能出租车资费计价器包括有打印装置、显示装置、常规资费计价模块、一射频身份识别系统、一微处理器模块及一移动电话模块,
所述射频身份识别系统包括被固定在车钥匙上的标签或转发器、由所述微处理器模块控制的用于发送能量并且执行双向无接触数据传送的读取器或询问基站,当所述标签或转发器进入由所述读取器或询问基站产生的RF场内,所述标签或转发器要么立即发送信息或者仅按需发送信息,所述读取器或询问基站对这些信息进行解码,将其发送至所述微处理器模块;
所述微处理器模块在与所述读取器或询问基站连接的同时与所述常规资费计价模块、移动电话模块连接并控制。
所述标签或转发器为一附着在所述车钥匙上的无源低频标签。
所述无源标签包括有一集成电路、一个电容及一个线圈。
所述无源低频标签的频率为125千赫,尺寸为12.2毫米*6毫米*3.1毫米。
所述移动电话模块为GSM移动电话模块。
本发明中的智能出租车资费计价器通过在现有出租车资费计价器中增设一射频身份识别系统、微处理器模块及移动电话系统,使得该计价器被用在出租车中后,能向出租车驾驶员提供有限的访问功能,即必须利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以独特的识别码(ID)登录,同时该计价器与中央数据库之间可以提供无线连接,以便其能够方便地传送/上传标记有驾驶员ID的日常或者每班交易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交费计价器的系统方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中交费计价器的工作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中微处理器的工作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中射频身份识别技术的原理图;
图5是标签e5530的原理框图;
图6是读取器U2270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世杰;香港理工大学,未经林世杰;香港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565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辅助筛选籼稻和粳稻的方法
- 下一篇:超声电机驱动的五指灵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