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重心化高尔夫球头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56650.0 | 申请日: | 200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9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周益男;刘泰恭;曾皆富;赖昶宏;侯渊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安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53/04 | 分类号: | A63B5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戈泊;郭笑傲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心 高尔夫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尔夫球头,特别是涉及一种低重心化高尔夫球头。
背景技术
以高尔夫球杆头的配重设计来说,主要影响击球时的球杆头移动平衡感与侧旋效应,以及球受击后的飞行状态。重心配置偏高者,所击出球的飞行弹道低且后旋量大,相当难以击出高飞球,所以比较适用打击力强的使用者。相反地,重心配置偏低且偏后者,可便利于让球以高飞行弹道且低后旋量的条件飞出,是较适于打击力弱的使用者或初学者。另外,若重心配置过于接近打击面,会造成击球时高尔夫球杆头产生严重侧旋与偏移扭转,而无法平衡摆动。
目前,有关高尔夫球杆头的配重设计方式相当多,除了将配重对象嵌置或锁设入球头主体中以外,最基本的便是薄化球头主体的顶部或侧部结构厚度。然而,不同的制法会衍生出对应的问题:
一、应用铸造成型制法:利用精密铸造方式成型出薄壳化的球头主体,其结构厚度在0.6毫米(mm)以上,球头整体重心高度位置为18~21毫米(由球头底面向上算起)范围内,所以重心调降成效不佳。若是进一步予以研磨加工至厚度约0.2~0.5毫米,则极易产生研磨不均厚、铸件强度不足、产生凹陷变形,以及击球响声沉重等问题。
二、应用硬焊结合制法:另外制作成型出厚度为0.55毫米以上的金属薄板(如顶盖部分),经由硬焊方式予以组装成完整球头主体者,不只金属薄板的抗压性与抗冲击性皆不足,而容易因冲击碰撞而变形,且其结构刚性较差,于打击声响上较低沉而不清脆,特别是,硬焊过程中必须填入比重较高的焊料,反而会使整体重心增高,使球头整体重心高度位置仍偏高而约为18~21毫米范围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低重心设计,而能有效提升击球稳定性的低重心化高尔夫球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低重心化高尔夫球头,包含一中空的球头主体、一金属制的薄板,以及一抗压内板。该球头主体具有一开槽。该薄板是接合设置于该球头主体的开槽中,且其厚度界于0.1~0.5毫米。该抗压内板是位于该球头主体中且胶合固定于该薄板内面。
本发明有益的功效是:利用接合于该球头主体上且厚度界于0.1~0.5毫米的金属制薄板,以使整体重心高度位置降低至约8~18毫米范围处,且配合该抗压内板的设计,使整体达到低重心化而击球稳定度高、抗压强度佳,且击球响声清脆等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发明低重心化高尔夫球头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2-1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合剖视图。
图2-2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薄板与一抗压内板间的相对位置。
图3-1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本发明低重心化高尔夫球头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一抗压内板的纵截面为T形。
图3-2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薄板与该抗压内板间的相对位置。
图4-1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本发明低重心化高尔夫球头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其一抗压内板的纵截面为鳍排形。
图4-2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薄板与该抗压内板间的相对位置。
图5-1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本发明低重心化高尔夫球头的第四较佳实施例,其二抗压内板是片状且相间隔。
图5-2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一薄板与该二抗压内板间的相对位置。
图6-1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本发明低重心化高尔夫球头的第五较佳实施例,其三抗压内板是片状且相间隔。
图6-2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一薄板与该三抗压内板间的相对位置。
图7-1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本发明低重心化高尔夫球头的第六较佳实施例,其二抗压内板的纵截面为T形。
图7-2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六较佳实施例的一薄板与该二抗压内板间的相对位置。
图8-1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本发明低重心化高尔夫球头的第七较佳实施例,其二抗压内板的纵截面为L形。
图8-2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七较佳实施例的一薄板与该二抗压内板间的相对位置。
图9-1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本发明低重心化高尔夫球头的第八较佳实施例,其三抗压内板的纵截面依序为L形、T形与L形。
图9-2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八较佳实施例的一薄板与该三抗压内板间的相对位置。
图10-1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本发明低重心化高尔夫球头的第九较佳实施例,其三抗压内板的纵截面依序为L形、倒U形与L形。
图10-2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九较佳实施例的一薄板与该三抗压内板间的相对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安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明安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566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