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57892.1 | 申请日: | 200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6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具发光特性,因而,为达到显示效果,需要给液晶显示装置的面板提供一面光源装置,如背光模组,其功能在于向液晶面板供应亮度充分且分布均匀的面光源。
通常,背光模组主要包括光源、光源罩、导光板及其它光学膜片,背光模组的各元件在组装时需要一组装结构将其收容并且固定。
请参阅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所揭示的背光模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该背光模组10包括一胶框11、一导光板13、一反射板15、一光源17及一背板19。其中,该光源17相对该导光板13的一侧面设置,该导光板13与该反射板15叠合设置,该胶框11卡合于该背板19并形成一收容空间收容该导光板13、该反射板15及该光源17。
该胶框11的侧壁113的底部设有多个突出部115,该突出部115的截面呈L形;该背板19的底板191与该背板19的侧壁193相交处设有多个孔洞195。该多个突出部115分别与该多个孔洞195的位置对应。
再请一并参阅图2,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组装后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组装过程中,该胶框11的突出部115插入该背板19的孔洞195,从而使得该胶框11卡固在该背板19的空间内。但是,这种组装结构还存在以下缺陷:
首先,在组装该背光模组10过程中,将该胶框11的侧壁113沿该背板19的侧壁193往下压时,该胶框11的突出部115会受到该背板19的侧壁193的抵压,使得整个组装过程困难;其次,当生产人员想把该胶框11自该背板19内拆卸下来时,则需要使用更大的外力向内按压该胶框11的突出部115,然后将该突出部115沿该背板19的侧壁193往上拉,且此时该突出部115也与该侧壁193互相抵压,造成拆卸的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拆装困难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方便拆装的背光模组。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具至少一入光面的导光板、一与该导光板叠合设置的反射板、至少一邻近该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的光源及一背光模组组装结构,该背光模组组装结构包括一框架及一背板,其中该框架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相对侧壁,该两相对侧壁间形成一连接轨道,该背板水平插入该连接轨道固接该框架并形成一收容空间以收容该导光板、该反射板及该光源。
相较于现有技术,因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包括一框架及一背板,该背板水平插入该连接轨道固接该框架。在组装过程中,由于该背板可直接沿该连接轨道插入该框架内,避免框架的外部结构与该背板抵压,保证整个组装过程的顺利进行;拆卸时,该背板可自该框架的连接轨道直接抽出,使得其拆卸过程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所揭示的背光模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组装后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揭示的背光模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背光模组的框架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框架的V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背光模组组装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框架的背面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揭示的背光模组组装结构立体分解图。
图9是图8所示框架的IX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揭示的背光模组组装结构立体分解图。
图11是图10所示框架的X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揭示的背光模组立体分解示意图。该背光模组20包括一背光模组组装结构21、一导光板23、一反射板25及两光源27。该导光板23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入光面234,该两光源27分别邻近该两入光面234设置,该反射板25与该导光板23叠合设置,该背光模组组装结构21形成一收容空间收容该导光板23、该反射板25及该光源27。
其中,该背光模组组装结构21包括两框架24及一背板29。该背板29包括一矩形基板291、两自该矩形基板291的两相对边缘垂直延伸的侧壁293及两自该基板291的另外两相对边缘水平延伸的突伸板295,该突伸板295的宽度比该基板291的宽度小,该突伸板295远离该基板291端设有多个通孔29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578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用传送带结构的光刻机硅片台双台交换系统
- 下一篇:烧碳(煤)热水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