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芦苇复合板材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59458.7 | 申请日: | 2006-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8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金忠 |
主分类号: | B27N3/06 | 分类号: | B27N3/06;B27N1/00;B27N3/08;B27N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5000辽宁省营口***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芦苇 复合 板材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芦苇复合板材生产工艺涉及非木质板材生产行业。即是利用芦苇及其它秸杆或锯沫代替木材生产非木质板材的一种生产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现阶段采用芦苇、锯沫或其它秸杆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板材并不少见,但似乎都存在诸多缺陷;水泥、石膏、芦苇纤维复合材料生产方法(CN96116216.3)以水泥或石膏为胶结原料,还包含填充材料,助剂和水。水泥或石膏占35-45%,制成的板材虽然可以代替木板材,但板材太重,强度较低;以芦苇和苇杆碎段为主要原料。用于建筑和其它行业预制板及其制造方法(CN85108738)的板材构成中。第二层,浸有沥青材料,沥青污染环境,原料采用芦苇屑。因此板材强度较低,苇胶板及其加工工艺,(CN200310118472.9)的纵横交错苇帘的苇坯按间距100-500mm使用经线进行纺织。线编工艺繁琐:层叠式芦苇压缩板(CN9421464411)以经底线绳与纬上线绳缝制交联芦苇层固定连接组成。生产工艺复杂;非木质板材是近年来新兴的制板工艺。但因解决不了秸杆表面富含蜡质,普通胶无法胶合的问题,使一些企业不得不使用比普通胶贵4-5倍的异氰酸酯,由于不能解决贴面与坯料一次压制成型问题,都采用二次贴面工艺,由于没有使用加强筋,板材强度都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产品的生产工艺,枝术配方存在的诸多缺陷、设计的一种生产工艺,技术配方。即是采用秸杆、锯沫为主料,用芦苇做加强筋,采用机械软化打磨方法除蜡。贴面与坯料一次热压成型;此工艺用芦苇纵横交错排列铺设在坯料中间做加强筋,提高板材强度,用机械软化打磨工艺除去芦苇及其它秸杆表面蜡质,解决了胶合问题。采用贴面与坯料一次热压成形工艺,省去了二次贴面工序。用此工艺生产的板材强度高、工艺简单、成本低。
一种芦苇复合板材生产工艺是由原料脱水、预处理、拌胶、刷胶整形和加热、加压各工序组成。其特征是:
a.芦苇及其它秸杆、锯沫要进行脱水处理,(烘干或凉干)水份含量<3%。
b.原料进入预处理工序,先把秸杆用自制的对辊对轮机进行软化、打磨除蜡,然后切成2-5mm小段,再将芦苇去梢后用对辊对轮机软化打磨除蜡压成片状条型坯料。
c.进入拌胶工序,胶合剂使用脲醛树脂胶,按坯料总量的10%施胶进行搅拌,搅拌时间3-15分种。
d.面层采用规格为90-220克瓦棱纸或采用0.5-1.5mm厚的木质皮,脱水烘干后经剪裁后刷胶。
e.进入整形工序,先将刷胶后的面层铺在模板上,再将拌胶后的秸杆碎料或锯沫铺在面层上,每层厚度为5-10mm,每铺一层后把片状条型芦苇按纵横交错排列铺在坯料上,然后再铺第二层坯料,层厚也是5-10mm,接着再销片状条型芦苇,同样也是纵横交错排列。根据产品的不同要求可铺设3-21层。板材厚度为4-20mm。中间的坯料层铺设完毕后,在其最上层再铺设一层面层,之后再铺上模板,转入加压工序。
f.加压采用液压机,每次压1-5片,压力150-300吨,加热采用油热载体炉,温度160-210度,时间3-10分钟。
g.板材经冷却后按要求规格切割周边,即生产出成品。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工艺简单,改变过去二次贴面的传统作法。减化工艺过程,采用芦苇做加强筋,提高板材强度,采用机械软化、打磨方法除去芦苇及其它秸杆表面蜡质。达到使用脲醛树脂胶的要求,降低板材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工艺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工艺方法,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如下:
实施列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金忠,未经刘金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594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针织圆机机架部分的支撑结构
- 下一篇:多功能夹芯板成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