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管收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60636.8 | 申请日: | 200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0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吴淼;巩长勇;刘元成;孙成武;马星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矿机电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5H75/38 | 分类号: | B65H75/38;B65H7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100083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山机械领域的煤矿井下清挖煤泥时的管道装置,特别是用管道输送煤泥时的一种软管收放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煤矿的矿井建设过程中,每个矿井都必须具备矿井水仓,用于容纳矿井在正常开采过程中所出现的涌水。由于流向水仓内的矿井水中夹杂大量的煤粉,造成煤泥在水仓中淤积,严重影响了水仓正常的蓄水量,必须进行清理。在有关煤矿安全生产中规定,每年雨季前,必须清理水仓中淤积的煤泥。
在对水仓清淤时,当用泵将清后煤泥泵出时,要随着清淤装置的前进不断进行铺设管道,由于管道长度一般定长,当长度达不到管道长度时,要在泵与已铺设管道之间软管联接。传统的软管由现场工人肩扛人抬,不仅工人劳动强度大,而且工作效率低,软管占地面积大,工人操作空间小。
为了解决软管存放技术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煤泥清淤时软管存放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一种软管收放装置。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软管存放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新型的软管收放装置,利用通过动力驱动缠绕于转盘的软管输送煤泥,不仅解决固定管与前进泵之间的柔性联接问题,还可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减小软管的占地面积,便于操作,实用效果好,且具有产业上的实用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软管收放装置,是集物料输送与软管收放于一体的结构。它由软管8、转盘3、动力头6、机架2、主动轮4和被动轮4组成。其中软管8缠绕于转盘3之上,转盘3的中心轴12的下端固定在机架2的中心部位置,中心轴12的上部插入来料管5的下管口,中心轴12一端为局部空心透轴,通过一弯管11开口于转盘3的侧壁,软管8与转盘3侧壁的开口对接,动力头6安装于机架2上部,主动轮7安装于动力头6的下部,安装于中心轴12上的被动轮4与主动轮7相啮合。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软管收放装置,其中所述的机架的一侧设有导杆10,沿导杆10能上下移动的压紧轮1穿在导杆10之上,小轮9设于机架2的下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本发明本发明提出一种软管收放装置,由压紧轮子1、机架2、转盘3、被动轮4、来料管5、动力头6、主动轮7、软管8、小轮9、导杆10等组成。转盘3安装于机架2之上,软管8缠绕于转盘3之上,被动轮4也固定于转盘3的中心轴12上,缠绕着软管8转盘3、被动轮4一起位于机架10的中心部位,压紧轮1穿在导杆10之上,可沿导杆10上下移动,导杆10回定于机架2一侧,主动轮7与动力头6固定于一起,动力头6固定于机架2上部,主动轮7与被动轮4相啮合,小轮9固定于机架2下侧,来料管5与机架2固定一起,位于中心部。上述转盘3中心轴为一空心轴,通过一弯管开口于转盘的侧壁,软管8与侧壁的开口对接后,缠绕于转盘3的周围。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提出的软管收放装置,通过转盘的中空轴将煤泥导入软管,软管在进行煤泥输送的同时,通过转盘的转动展开,可使机架随着前道泵送设备一起沿水仓前进,不仅减小了工作劳动强度,缩小了中地空间,提高了水仓清理的效率。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的软管收放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利用缠绕于转盘的软管进行输送煤泥,解决了固定管与前进泵之间的柔性联接问题,泵可以连续前进。
2、本发明软管缠绕时采用动力驱动,降低了工作劳动强度。
3、本发明结构简单,缩小了软管占地空间,布置灵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矿机电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北京中矿机电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06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送方式选择和切换装置
- 下一篇:用于富媒体环境的管理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