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零件的散热器安装检测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60655.0 | 申请日: | 200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2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蔡圣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00 | 分类号: | G06F11/00;G06F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挥;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零件 散热器 安装 检测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电路,特别是一种电子零件的散热器安装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电子零件为了因应高速且微小化的设计趋势,常面临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散热,目前常见的做法于电子零件本身或外围设备邻近处,设置散热片、散热风扇或者结合两者形成一散热器,以通过散热器降低计算机系统内的电子零件及环境温度。
以计算机系统而言,其主机板上配置有大大小小不等的芯片组、处理器、内存与功率晶体管等等,此些电子零件都是计算机系统中需要散热的部分,故大部分此些电子零件上都需安装散热片来进行散热,以确保电子零件能正常运作,然由于主机板上的电子零件多且复杂,有时使用者可能因疏忽或不了解而忘了将散热片安装于对应的电子零件上,导致计算机系统开始运作一段时间后,电子零件因过热而烧毁,上述情形特别容易发生在中央处理器上,一但中央处理器烧毁,整个计算机系统将无法运作,使用者还需重新购置新的中央处理器非常不便。
因此,如何能提供一种电子零件的散热器检测电路,可提醒使用者散热器是否已被安装于对应的电子零件上,以避免未安装散热器即开机的问题发生,成为研究人员待解决的问题的一。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零件的散热器检测电路,通过设置于电路板中的侦测回路来确认散热器是否安装完成,以避免电子零件于运作时因未安装散热器而过热烧毁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电子零件的散热器检测电路,包含有:散热器,具有至少一可导电接脚,并散除电子零件产生的热能;电路板,配置有电子零件并设有对应可导电接脚位置的至少一安装孔,以供散热器安装于电路板上;第一线路段,其一端连接于安装孔一侧,其另一端连接电源端;及第二线路段,其一端连接于安装孔另一侧,其另一端连接地端;其中,于散热器未安装于电路板上时,第一线路段与第二线路段为非电性连接;其中,于散热器安装于电路板上时,可导电接脚置入安装孔中,并使第一线路段与第二线路段构成一导通回路。
由这种电子零件的散热器安装检测电路,利用设置于电路板中的侦测回路侦测散热器是否安装于电子零件上,于侦测到散热器未安装于电子零件上时,则发出警示效果提醒使用者,以避免电子零件于运作时因未安装散热器而过热烧毁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零件的散热器安装检测电路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零件的散热器安装检测电路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C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子零件的散热器安装检测电路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D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子零件的散热器安装检测电路剖面结构示意图;及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零件的散热器安装检测电路的系统方块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 散热器 11 可导电接脚
20 电路板 21 第一线路段
22 第二线路段 23 安装孔
24a 第一电阻 24b 第二电阻
25 电源端 26 地端
30 电子零件 40 风扇
50 散热器固定座 60 侦测单元
70 警告单元 80 电源供应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零件的散热器安装检测电路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本发明的电子零件的散热器安装检测电路包含有散热器10、电路板20、第一线路段21及第二线路段22。
散热器10,其由热传导效能高的材质(例如,铝、铜或银等)所构成,以散除电子零件30产生的热能,其具有可导电接脚11(为说明方便,图1A中的可导电接脚11仅绘出一端置入电路板中20),而可导电接脚11镶嵌于散热器10中,另外,本领域技术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将其设计为单一个接脚形状(如图1D所示)或多接脚形状,其亦属于本发明的范畴,另外,图1D中可导电接脚11镶嵌于散热器10中,或者不镶嵌亦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06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