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扁管切断机差动双铣切断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60977.5 | 申请日: | 200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5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卢千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千祥 |
主分类号: | B23D21/00 | 分类号: | B23D21/00;B23Q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魏聿珠 |
地址: | 215000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断 差动 机构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切断钢管的切断机,尤其涉及一种使用双铣刀切断有焊缝扁钢管的切断机的切断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有焊缝钢管的切断方式,都是采用单锯片切割,也即以气缸推动单锯片对焊管进行锯切或者砍切,这种方式适用于普通的焊管,对大型焊管或特种截面形状的焊管,这种切断方式会造成变形、毛刺、切断不精确等后果。对于大型的焊管,Φ165以上或特种截面形状的焊管,近几年有仿型铣进入市场,仿型铣可完成各种截面形状焊管的切割,但成本高,设备复杂,不适用于某些异形管(尺寸220×20×1.6mm)的切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扁管切断机差动双铣切断机构,其目的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结构简单,造价低,对大型焊管或异型焊管,尤其是专用扁管进行准确切断而切口无变形无毛刺的切断机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扁管切断机差动双铣切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各自接设驱动电机的铣刀片,铣刀片分别枢设于两个行走箱体上,行走箱体设置在直线导轨上,行走箱体各枢设在两个曲柄连杆的末端,两个曲柄连杆接设于电机由电机驱动。
两个曲柄连杆的曲柄盘均设于同一个链轮机构,该链轮机构由一个电机驱动。
曲柄连杆的连杆中段为螺杆,螺入端部所设的内螺孔中。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结构简单,造价低,采用双铣刀差动进给切断,该结构可以通过调整曲柄连杆初始角度来调整双铣刀差动进给时间,通过调整曲柄连杆长度来调整进刀时间,因此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调整而实现准确切断,并且铣刀速度慢,切断时冲击震动小,因此切口无变形无毛刺,特别适合异型扁管的切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结构俯视图
图3是图2A向时的本发明链轮传动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曲柄连杆机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原理,在需要切断的扁管1(尤其是电厂专用扁管(220×20×1.6mm))的两侧对角相对设置铣刀片2、3,铣刀片2、3分别枢设于行走箱体4、5上,行走箱体4、5设置在直线导轨41、51上,行走箱体4、5各枢设在两个曲柄连杆6、7的末端,两个曲柄连杆6、7被一链轮机构8同步驱动。
运转时,链轮机构8同步驱动两个曲柄连杆6、7,导致行走箱体4、5在直线导轨41、51上来回运动,带动其上的铣刀片2、3来回运动而切断扁管1。调整两个曲柄连杆6、7的初始角度α、β,可以调整铣刀片2、3的进刀时间而实现差动进刀。调整曲柄连杆6、7的长度,可以调整铣刀片2、3的进刀速度和进刀量。
如图2所示,实际结构中,本发明切断机构是安装在扁管生产线上所设的小车底盘9上,本机构的两侧设有夹紧机构91用以在切断扁管时夹紧扁管1,通过小车底盘9来回移动或扁管输送装置输送扁管1来实现切断长度的调整。本发明的两个铣刀片2、3分别枢设在行走箱体4、5上,行走箱体4、5设置在直线导轨41、51上,两个铣刀片2、3各自具有驱动电机20、30,驱动电机20、30的输出驱动设于行走箱体4、5中的齿轮减速机构(图中未示)而减速后驱动铣刀片2、3。行走箱体4、5枢设在曲柄连杆机构6、7的末端,该曲柄连杆机构6、7结构可见图4,图5所示(图中以曲柄连杆6为例,曲柄连杆7结构与曲柄连杆6相同),其曲柄连杆6一端枢设在行走箱体4上,另一端偏心枢设在一曲柄盘60上而形成曲柄连杆机构,曲柄连杆6的中段为双头螺杆61,两端螺入两端部62、63的内螺孔,从而曲柄连杆6的长度是可调的。
如图3所示,曲柄盘60、70各具有同轴链轮65、75,同轴链轮65、75均设置于一个链轮机构8,链轮机构8置于链轮箱81(图2中亦有链轮箱81)中。链轮机构8由一个主电机80(见图2中的主电机80,该主电机80可根据需要驱动链轮机构8中的任何一个链轮)驱动。在该电机80驱动链轮机构8后,两个曲柄连杆机构6、7是同步动作的,从而实现两个铣刀片2、3(在图1,2,4,5中)的同步动作完成切断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千祥,未经卢千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09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移频点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用于差动输入级的偏置电流补偿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