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鼻美容卫生器具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61125.8 | 申请日: | 200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0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船桥正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86日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5/08 | 分类号: | A61F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美容 卫生 器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校正鼻子的形状、预防鼻子疾病的鼻美容卫生器具。
背景技术
以往,在对美容的关注较高,与脸的大小相比,鼻子矮小的人中,对鼻子整形的关注较高。另外,在鼻孔小的人中,除了美容方面之外,还存在呼吸困难这样的问题。以往,作为用于使鼻子的形状看上去很美等的方法,公知有埋入塑料、注入硅等的外科整形手术。但是,外科手术是直接损伤人体后注入异物的方法,手术失败、手术副作用等对手术的不安感等的心理负担很大,并且手术费用很高,术后到稳定之前,需要很多天,而且不能说没有手术后引发癌症的担忧。因此,外科手术并不是需要对鼻子的形状进行整形的人们中谁都可以简单地进行的方法。
因此,近年来,作为对鼻子的形状进行整形(矫正)的方法,提出了这样的方法:不进行手术,在鼻孔中安装可装卸的整形器具,这就减少了心理、经济、肉体的负担,可简便且迅速地进行。以往,不进行手术,可装卸地安装在鼻孔中而可对鼻子的形状进行整形的鼻整形器具例如公开有日本特表2002-519140号、日本特开2001-37796号、日本特开2001-135234号、日本实公平07-33775号、日本实公平03-19856号及日本特开平10-127776号。
在日本特表2002-519140号中记载的鼻整形器具在可弹性变形的细长状的圆弧状体上被构成为:具有与鼻前庭的鼻尖的内侧接触的一端部、与鼻前庭的鼻翼内侧接触的另一端部、与和鼻前庭的鼻翼内侧接触的上述另一端部不同的部位接触的顶部。另外,日本特开2001-37796号中记载的鼻整形器具被构成为:在可弹性变形的细长棒状的主体上具有与鼻前庭的鼻翼内侧接触的圆形的外侧端部、支承鼻前庭的鼻翼内侧的内侧端部。另外,日本特开2001-135234号中记载的鼻整形器具被构成为:具有被插入到鼻孔中并与鼻梁抵接的整形盖、与鼻孔的后壁抵接的支承盖、将整形盖与支承盖相互连接并自由伸缩的连接棒。另外,日本实公平07-33775号中记载的鼻整形器具被构成为:由挠性材质构成,其整体形状形成为细长带状,在两端部带有圆形,以扁平或楔状使一方壁厚变薄而形成截面形状。另外,日本实公平03-19856号中记载的鼻整形器具被构成为:由在内侧面具有齿条形齿的U字形基板、在外侧面具有齿条形齿的顶部为圆板弹簧状的倒V字形上板组合而成,通过调节齿条形齿的啮合位置来调整整体高度。另外,日本特开平10-127776号中记载的鼻整形器具是形成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的筒状而构成的,插入到鼻孔内后可以扩大鼻孔。
但是,日本特表2002-519140号、日本特开2001-37796号、日本特开2001-135234号、日本实公平07-33775号中记载的鼻整形器具从与鼻前庭的鼻尖内侧接触的端部到与鼻翼内侧接触的端部大致形成为细长的棒状,使与鼻内侧接触的端部的接触面积减小。因此,在使用容易弹性变形的材质来形成鼻整形器具时,将其安装到鼻孔中后,因来自外部的冲击或内部的湿气等而容易脱落。另外,在使用难以弹性变形的材质来形成鼻整形器具时,有时因来自外部的冲击而将鼻子的与其端部接触的内侧部位弄疼。另外,在日本实公平07-33775号中记载的鼻整形器具中还提出了:通过在与鼻子的内侧部位接触的端部安装海绵等弹性保护体,来防止损伤鼻子。但作为另外的构件,必须准备弹性保护体,零件数量就相应地增加而提高成本,而且使安装烦杂化。另外,用于弹性保护体的海绵从强度方面考虑不能多次反复使用,在这点上也进一步增高了成本。
在这点上,采用日本实公平03-19856号、日本特开平10-127776号中记载的鼻整形器具,由于整体形成为规定宽度的环状,因此可以将与鼻前庭的鼻尖内侧接触的端部面积及与鼻翼内侧接触的端部的面积做得比较大。但是,在该鼻整形器具中,由于在整体上具有均匀的宽度和壁厚而形成为环状,所以难以通过使其弹性变形将其安装到鼻孔内。另外,当与鼻子的接触面积较大时,皮肤无法呼吸,妨碍舒适性。另外,容易被污染,因使杂菌繁殖而容易患鼻炎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86日本有限公司,未经86日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11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连接元件
- 下一篇:包含金属掺杂的硅基凝胶材料的空气过滤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