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帧管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61749.X | 申请日: | 200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7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07 | 分类号: | H04L12/4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琦;王诚华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个人区域网络(WPAN)技术,尤指一种超帧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WPAN有两种工作模式,一种是信标使能模式(beacon-enabled mode),另一种是非信标使能模式(non beacon-enabled mode)。在非信标使能模式下,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通过非时隙的载波侦听多点接入/冲突避免(CSMA/CA)算法竞争信道。非信标使能模式的优点在于其自组织性,但不能提供时间保证和服务质量(QoS)保证。
在信标使能模式下,网络可以周期性地发送超帧来组织通信,通信的实时性和服务质量可以通过采用超帧方式,在超帧中分配非竞争时隙进行通信传输而得到满足。与非信标使能模式相比,信标使能模式具有更好地保证了实时性传输质量和服务质量。
在相关标准中规定有超帧结构,图1是现有超帧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两个连续信标帧的发送间隔采用信标帧间隔(BI,Beacon Interval)表示。超帧由信标、活跃期和非活跃期组成,其中,活跃期包括信标帧发送时段、竞争访问时段(CAP)和非竞争访问时段(CFP)。而在非活跃期,节点不发送数据,进入休眠状态而节省能量。本文涉及的节点包括能源受限节点和能源非受限节点,对应的用户终端设备分别为能源受限设备和能源非受限设备。
超帧的活跃期也称为超帧持续时间(SD),被划分为16个等长的时隙,如图1中0~15表示。每个时隙的长度,以及CAP中包含的时隙数等参数,由网络预先设置,并通过超帧开始时的信标帧发送时段广播给网络中的所有节点。
BI和SD分别与信标帧指数(BO,Beacon Order)和超帧指数(SO,Superframe Order)相关,计算公式分别如公式(1)和公式(2)所示:
BI=αBaseSuperframeDuration×2BO (1)
SD=αBaseSuperframeDuration×2SO (2)
其中,参数aBaseSuperframeDuration是当SO=0时,超帧的最小长度,标准中给定参数aBaseSuperframeDuration为960个符号(symbols),其中1symbol=4比特(bit)。
标准规定,在CAP时段,节点通过时隙的CSMA/CA算法竞争信道来发送数据,但是,如果使用时隙保障机制(GTS),节点在CAP时段会向网络发送分配GTS的请求,成功获得GTS后,节点就可以在获得的GTS中直接发送数据,而不需要使用CSMA/CA算法竞争信道。CAP时段的最小长度aMinCAPLength是440symbols,但是如果使用GTS,则允许CAP的长度小于该最小长度值。
在一个超帧中最多只能分配7个GTS,每个GTS由若干个时隙组成。
目前,对超帧的管理包括分配GTS、取消已分配的GTS、重新对分配的GTS的位置进行调整等。
为了请求分配GTS,节点会向网络侧发送GTS申请,该GTS申请中会携带GTS特征信息如申请的GTS的长度和方向等信息,通常网络侧在收到GTS申请后会向节点回复确认帧。网络侧收到GTS申请后,首先根据CAP剩余的长度和申请的GTS的长度,检查当前超帧是否有足够容量,如果未达到最大GTS个数,或申请的GTS的长度不会使CAP的长度小于最小长度值,也就是说超帧中还有足够容量,则网络侧将按照申请的要求给节点分配GTS。通常,网络侧分配GTS遵循先到先服务原则。
对于已经分配的GTS,可以对其进行取消、重新调整GTS位置等管理。图2a、图2b、图2c分别是现有GTS管理示意图一、示意图二和示意图三,图2a~2c中未示出超帧中的非活跃期。如图2a所示,假设三个已分配的GTS分别为GTS1、GTS2和GTS3,其中GT31占用时隙14和时隙15,GTS2连续占用时隙10~时隙13,GTS3占用时隙8和时隙9。
如果GTS2被取消,在超帧中将出现一块没有被使用的时隙,如图2b中阴影部分所示,可见,超帧变得零碎,这样会引起资源浪费,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重新调整GTS的位置,将GTS3向右移动以紧靠GTS1,保证GTS的连续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17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