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模式电动变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63903.7 | 申请日: | 2006-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9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D·克莱门;M·R·施米德特;B·M·康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3/72 | 分类号: | F16H3/72;F16H61/3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雪梅;王忠忠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模 电动 变速器 | ||
1.一种电动变速器,包括:
第一和第二电动机/发电机;
第一、第二和第三差动齿轮组,每个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元件,所述第一和第二电动机/发电机连续地连接到所述差动齿轮组中相应的那些并且可控制用于向其提供动力;
多个转矩传动机构;
输入元件,用于从功率源接收功率,并连续地连接到所述差动齿轮组中的一个的元件;
输出元件,其连续地连接到所述差动齿轮组中的一个的另一个元件;以及
所述多个转矩传动机构可选择性地接合,以将由所述输入元件从所述功率源接收的功率通过所述差动齿轮组传送,以便提供具有向前和反向范围的输入分流电可变第一模式,其对于给定的输入速度具有相应相等的向前和反向速比,并提供基本上相等的固定向前和固定反向速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变速器,其中,所述转矩传动机构还可选择性地接合,以提供复合分流电可变第二模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变速器,其中,所述转矩传动机构还可选择性地接合,以将所述功率源与所述输出元件断开;并由此当功率源被这样断开时,在电动模式向前速比和电动模式反向速比中,在所述输出元件处通过由所述第二电动机/发电机提供的功率提供基本上相等的转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变速器,其中,所述电向前和电反向速比通过所述第二电动机/发电机的电功率提供,所述第二电动机/发电机被连接至所述第二和第三差动齿轮组中的一个,在所述电向前和电动模式反向速比中不存在由所述第一电动机/发电机或由功率源提供的功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变速器,其中,所述多个转矩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所述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可同时选择性地接合以将所述不同的齿轮组的不同相应元件与变速器外壳连接,并由此锁定所述输出元件,使得其特征在于速度为零,从而当转矩在零输出速度下施加到所述输出元件时,变速器外壳提供反作用转矩以减小电负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变速器,其中,所述第一齿轮组在所述输入元件与所述第二电动机/发电机之间互连,使得所述第二电动机/发电机与所述其它齿轮组中的一个之间的连接元件沿与所述输入元件相同的方向旋转,从而将从所述功率源提供的转矩在所述输出元件处加到从所述第二电动机/发电机提供的转矩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变速器,其中,所述转矩传动机构中的至少一个可选择性地接合,使得由所述第一电动机/发电机提供的功率加到由功率源提供的功率和由所述第二电动机/发电机提供的功率上,由此在所述电可变第一模式向前或反向范围中提供相等并且足够的启动功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变速器,
其中,所述第三差动齿轮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可变第一模式向前速比中转矩负载基本为零;以及
其中,所述多个转矩传动机构中的一个与所述转矩传动机构中的另一个的分离同步地接合,以向所述第三差动齿轮组施加转矩负载,并从所述电可变第一模式变换到电可变复合分流第二模式。
9.一种电动变速器,包括:
输入元件,用以从功率源接收功率;
输出元件;
第一和第二电动机/发电机;
第一、第二和第三差动齿轮组,每个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元件;
所述输入元件与所述第一差动齿轮组的第一元件连续地连接,且所述输出元件与所述第二或第三差动齿轮组中的一个的元件连续地连接;
所述第一电动机/发电机与所述第一差动齿轮组的第二元件连续地连接;
所述第二电动机/发电机与所述第三差动齿轮组的第一元件连续地连接;
至少一个互连元件,其将所述第二差动齿轮组的所述元件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三差动齿轮组的所述元件中的一个连续地互连;以及
多个转矩传动机构,其可选择性地接合,以对于给定的输入速度,在电可变向前速比和电可变反向速比中,在所述输出元件处提供基本相等的转矩,并且在固定向前速比和固定反向速比中提供基本相等的输出转矩。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变速器,其中,所述转矩传动机构还可选择性地接合以将功率源与所述输出元件断开,并且当功率源被这样断开时,在电向前速比和电反向速比中,在输出元件处提供基本相等的转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390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扇系统及马达的驱动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课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