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计算各用户的中央空调使用比例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68306.3 | 申请日: | 2006-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6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承;刘思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陵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00 | 分类号: | F24F3/00;F24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 用户 中央空调 使用 比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计算各用户的中央空调使用比例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今日的都市大街上商业大楼林立,该等商业大楼内通常有多个公司单位,而且整栋大楼内部会聚集为数众多的工作人员,若不开启空调,只要极短时间即会令空气品质变得很恶劣;然若每一房间均装设有一独立的空调装置,除安装费用庞大之外,对于电能的消耗亦极为可观。
因此大部分的商业大楼均使用中央空调装置,以冷气为例,该中央空调装置制作冷却水并将冷却水送至各公司单位,当一单位开启空调后,该单位的送风机即开始运转令空气流通,空气经冷却水降温后被吹送到室内,即成为所谓的冷气。
早期计算各公司单位的中央空调使用比例的方法,是按照各公司单位的建坪数为基准而计算所需分摊金额,惟此种计算方法的缺点在于建坪数较大的单位未必需要较强的空调,而建坪数较小的公司单位亦可能使用较强的空调,因此单以建坪数计算各公司单位的中央空调使用比例实不甚公平。
为解决上述以建坪数计算所需分摊的中央空调费用的不公平缺点,产业界目前有下列三种计算方式:
1.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根据冷却水的能量变化量来计算,是以一计算装置设于各公司单位的送风机处,取得冷却水流经该计算装置的瞬间流量与冷却空气前后的温差,即可明确计算出冷却水的实际能量变化量。
2.各公司单位的送风机启动后量测送风机处冷却水的入水温度,待冷却水的温度达一设定值时开始计时,配合送风机运转的热功率以求得各公司单位使用中央空调的比例。
3.当开启冷却水的水阀令冷却水流入送风机时,即计算各公司单位的送风机耗电量,以作为中央空调的使用比例。惟上述计算方法皆有其缺点:
方法1虽有计费公平且合理的优点,惟由于方法1需要计量多种参数,且为了提高量测温差所需的精准度,所需要的温度测量仪器亦必须较为精密,故整体而言,方法1的成本过高,尚难以在市面上普及;
方法2相较于方法1,则有着成本较低的优点,惟成本较低,准确度自然就打了折扣,且当冷却水尚未达温度设定值时,能量虽已有消耗,却不在使用比例的计算范围内,更会产生计费不公平的问题;
方法3的成本介于方法1与方法2之间,但室内送风机马达的耗电量并没有办法确实掌握室内负载的变化情形,仍旧会产生计费不公平的问题。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中央空调使用比例的计算方法在方法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方法又没有适切的方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计算各用户的中央空调使用比例的方法,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中央空调使用比例的计算方法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的计算各用户的中央空调使用比例的方法,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计算各用户的中央空调使用比例的方法,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目前计算中央空调使用比例方法不够准确,以及相关搭配设备价格过高的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中央空调使用比例计算方法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计算各用户的中央空调使用比例的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公平地计算各用户的空调使用比例,且毋需高成本的设备配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陵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陵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83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现固网移动融合短信业务的系统
- 下一篇:行程下载方法及便携式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