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携带式计算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68764.7 | 申请日: | 2006-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6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陈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携带式 计算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携带式计算机,尤指一种在一主机的两侧分别枢设有一支撑座,令此主机由二支撑座间转出后,即通过二支撑座摆放在一放置面上的携带式计算机。
背景技术
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常使用的移动式电子产品,例如:移动计算机、移动电话、MP3播放器、游戏机(如:PSP)、数码相机、车用导航系统的机会愈来愈多,确实缩短了人与人之间在时间上与空间上的距离,各大电子厂商都不断地推陈出新,都朝向多功能的需求进行研发,以满足许多使用者的需求,尤其是着重于文书编辑、多媒体播放、无线上网等功能,已渐渐纳入移动式电子产品中,与移动式电子产品融合为一,不需再购买其它相关的装置,才能同时拥有这些功能,如此,未来的移动式电子产品能否提供更方便、更有效的结构,俨然已成为评价各国高科技产品的创新技术,是否领先他国的重要指针之一。
目前移动式电子产品在电子产业迅速的发展下,均以轻薄短小且携带方便为重点,而不断地减少移动式电子产品的体积及重量,于是便开发出一种介于随身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和笔记型计算机(Note Book,NB)之间的超迷你移动计算机(Ultra-mobile PC,UMPC),此种超迷你移动计算机不需外部的输入装置(如键盘、鼠标及手写板等),而改以触碰式屏幕(TouchPanel)作为输入装置,以提供显示画面、光标移动及文字书写的功能,以试图缩减超迷你移动计算机的重量。
然而,超迷你移动计算机需要配备许多的功能,又需要体积、重量不会过于庞大笨重,这对各大电子厂商在设计开发超迷你行动计算机而言,一向是相当大的挑战,因此,若能开发出一种超迷你移动计算机,既可提供使用者所要求的功能,又不失其携带方便的特性,实乃将是业界的一大进步,也是消费者的一大福音。
发明内容
有鉴于前述的诸多缺失,发明人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发明的一种携带式计算机,以期通过本发明的提出,能够对各大电子大厂有所贡献。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携带式计算机,该携带式计算机包括呈板体的一主机及二支撑座,此主机的两侧分别与二支撑座相枢设,使得此主机可转入二支撑座间,而使此主机与二支撑座结合成一体,或此主机由二支撑座间转出,并通过二支撑座的支撑被站立在一放置面上,如此,使用者便可在主机站立时使用主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当此主机由二支撑座间转出时,二支撑座间可活动地被装设一外接装置,二支撑座在面对此主机的一侧分别设有一第一轨道,外接装置的两侧分别设有的一第二轨道,二第二轨道可分别衔接二第一轨道,而活动地伸入或离开二支撑座间。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此主机与二支撑座相接一侧内设有一容置槽,此主机在容置开槽内枢设有一旋转轴,旋转轴上设有一信号连接器,信号连接器与主机相连接,信号连接器可被旋转轴带动,并于容置开槽露出信号连接器,而与外接装置相连接以进行电子信号的交换;或在不使用时,被旋转轴带动而被隐藏于此主机内。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任一支撑座与此主机相枢设的一端设有一影像撷取装置,影像撷取装置经支撑座与此主机相连接,用以撷取外部的影像而传入此主机。
本发明所提供的便携式计算机采用主机与二支撑座相枢设的结构,当主机由二支撑座间转出时,可通过二支撑座的支撑站立在一放置面上供用户使用,并且在二支撑座间可活动地装设一外接装置,方便该外设装置和主机的连接。因此,本发明能为用户提供一种便于携带而且方便使用的计算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外观图;
图2为本发明的操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子方块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主机 1
支撑座 2
容置开槽 10
影像撷取装置 22
旋转轴 100
第一轨道 21
信号连接器 101
外接装置 3
控制电路 11
第二轨道 31
电源模块 111
连接端 32
显示触碰屏幕 112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87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