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接入方法、系统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69147.9 | 申请日: | 2006-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7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张舜卿;王锐;伍天宇;刘坚能;吕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 |
代理公司: | 上海明成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成春荣;竺云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接入 方法 系统 设备 | ||
1.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基站通过自适应天线形成的不同方向的波束,向具备自适应天线系统的客户端设备AAS CPE发送包含用于竞争带宽的竞争窗口的帧;
所述AAS CPE在需要请求带宽时,通过所述竞争窗口向基站发送带宽请求,所述基站通过所述波束接收所述带宽请求;
如果所述AAS CPE获得所述请求的带宽,则完成所述网络的接入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AS CPE在发送所述带宽请求时启动定时器,如果在该定时器超时时尚未获得所述请求的带宽或获得少于所述请求的带宽,则随机回退一定时间后重新通过所述竞争窗口,向所述基站发送带宽请求,或者,丢弃需发送的信号数据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检测所述波束是否收到所述带宽请求,并对收到的所述带宽请求进行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基站能够同时处理的波束数少于所述自适应天线形成的波束数,则该基站从形成的波束中选择出够同时处理的波束数,对选择出的波束中收到的所述带宽请求进行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检测每个波束收到的所述带宽请求的数量,根据各波束收到的带宽请求的数量,从形成的波束中选择出够同时处理的波束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通过以下方式选择所述波束:
为每个波束分配一个系数,各系数的值在初始分配时相等;
在需要选择波束时,通过公式计算每个波束的所述系数的值:Ci=a×log(Ci)+b*Di,根据计算的系数的值从大到小选择出够同时处理的波束数,并更新选择出的波束的所述系数,其中,Ci为该波束的系数的值,Di为该波束收到的所述带宽请求的数量,a和b是常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AS CPE通过自适应天线形成的指向所述基站的波束发送包含所述带宽请求的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AS CPE为所述基站的扩展区域内的AAS CPE。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竞争窗口为AAS CPE专用的窗口,或为AAS CPE与非AAS CPE共享的窗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为无线区域网络。
11.一种客户端设备,具备自适应天线系统AAS,其特征在于,包含:
带宽请求模块,用于通过基站发送的帧中携带的用于竞争带宽的竞争窗口,向该基站发送带宽请求;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获得所述请求的带宽;和
执行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判定获得所述请求的带宽时,完成网络的接入过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客户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AAS CPE还包含定时器,用于在所述带宽请求模块发送所述带宽请求时启动;
如果在所述定时器超时时所述判断模块判定尚未获得所述请求的带宽或获得少于所述请求的带宽,则所述带宽请求模块随机回退一定时间后重新通过所述竞争窗口,向所述基站发送带宽请求,或者,丢弃需发送的信号数据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客户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宽请求模块通过自适应天线形成的指向所述基站的波束发送包含所述带宽请求的消息。
14.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含: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自适应天线形成的针对不同方向的波束,向AASCPE发送包含用于竞争带宽的竞争窗口的帧;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波束接收来自AAS CPE的带宽请求;
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所述来自AAS CPE的带宽请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含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波束是否收到所述带宽请求,所述处理模块对收到的所述带宽请求进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914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2-氨基丙醇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双向语音遥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