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吸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69333.2 | 申请日: | 2006-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3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高武铉;梁海锡;黄满泰;俞明植;金在谦;郑会吉;玄起卓;秋宗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47L5/00 | 分类号: | A47L5/00;A47L9/02;A47L9/10;A47L9/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爱华;田军锋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吸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吸尘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能够最大化集尘体积 和容易地排出收集的灰尘的真空吸尘器。
背景技术
通常,真空吸尘器是这样的一种设备,它可以借助安装在主体中 的马达产生的吸力吸入含有灰尘的空气,并在滤尘器中过滤掉灰尘。
真空吸尘器分类成筒式(canister type)和竖式。筒式真空吸尘器 包括主体和通过连接管连接到该主体的吸嘴。筒式真空吸尘器包括主 体和与该主体整体地形成的吸嘴。
同时,集尘单元安装在气旋式真空吸尘器中,利用气旋原理把灰 尘从空气分离,并把除去灰尘的空气排出主体外。
近年来,为了提高吸尘性能,提出了具有多个气旋单元的多气旋 单元集尘单元。
就是说,多气旋单元集尘单元包括:限定外观的集尘体;第一气 旋单元,它用来分离包含在空气中的相对较大尺寸的灰尘;和第二气 旋单元,它用来分离包含在空气中的相对较小尺寸的灰尘。
由第一和第二气旋单元分离的灰尘被存储在形成于集尘体中的相 应的第一和第二灰尘储存单元。
通常的集尘单元包括第一和第二气旋单元。
集尘单元可拆卸地安装在主体中,用来排出收集的灰尘。
然而,由于通常的集尘单元包括第一和第二气旋单元,在结构上 减小了主室的空间。因而,主室的集尘体积减小,从而用户必须更频 繁地清空集尘单元。
此外,由于通常的集尘单元包括第一和第二气旋单元,集尘单元 的重量增加,因此,在安装集尘单元或排出收集的灰尘时,用户难以 操作真空吸尘器。
第六,在把集尘单元从主体分离、清空集尘单元或把灰尘倒出集 尘单元的过程中,可能再次污染室内。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吸尘器,该真空吸尘器大体上消除了 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造成的一个或更多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结构简单、集尘体积最大化的真空吸尘 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能够容易地把收集的灰尘排出的真空 吸尘器。
本发明的另外的优点、目的和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被阐明, 并且通过仔细阅读下面的内容或从本发明的实施可知,描述部分中这 些优点、目的和特征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然。通过在写出的 说明及其权利要求和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可实现并获得本发明的 目的和其它优点。
如在这里体现并概括地描述的,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目的的这些 目的和其它优点,这里提供了一种真空吸尘器,它包括:主体,它在 里面包括吸力产生单元;集尘单元,它相对于所述主体可拆卸,并具 有分离灰尘的第一气旋单元;第二气旋单元,它安装在所述主体上; 和排气单元,它形成于所述主体上,并把空气排到所述主体的外部, 空气在所述第二气旋单元中被分离。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真空吸尘器,它包括:主体, 它包括把含有灰尘的空气从外部吸入的吸入单元和排出没有灰尘的空 气的排气单元;集尘单元,它相对于所述主体可拆卸,并连接到吸入 单元;第一气旋单元,它布置集尘单元上,用于分离灰尘;第二气旋 单元,它布置主体中,用来从通过第一气旋单元的空气再次分离灰尘; 和多个灰尘储存单元,用来存储从第一和第二气旋单元分离的灰尘。
上述的真空吸尘器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由于第一气旋单元布置在集尘单元上,而第二气旋单元从 集尘单元分离并布置在主体上,集尘单元结构简化且重量减小。因此, 用户可以更方便地操作集尘单元。
第二,虽然第二气旋单元从集尘单元分离,但从第二气旋单元分 离的灰尘仍然存储在集尘单元。因此,仅需把集尘单元从主体分离并 清空。
第三,由于用来存储由第二气旋单元分离的灰尘的第二集尘单元 布置在用来存储由第一气旋单元分离的灰尘的第一灰尘存储单元的外 侧,因而增加第一集尘单元的尺寸,从而最大化集尘体积。
第四,由于集尘单元在封闭状态下从主体分离,通过在想要排出 灰尘的地点打开盖部件以排放灰尘时,避免了室内的再次污染。
第五,由于布置在集尘单元的上部的盖部件设计成同时地打开和 关闭第一和第二集尘单元,从而可以有效地排出收集的灰尘。
应理解,关于本发明的上述的概括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都是示 例性的和解释性的,并意图提供如权利要求的本发明的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93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