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丙烯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610169507.5 申请日: 2006-12-22
公开(公告)号: CN101205282A 公开(公告)日: 2008-06-25
发明(设计)人: 费建奇;赵伟;忻海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C08F255/02 分类号: C08F255/02;C08F110/06;C08F4/645
代理公司: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景朝;庞立志
地址: 100029***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聚丙烯 接枝 共聚物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为一种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聚丙烯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接枝改性是改性聚丙烯的一种重要方法,包括溶液接枝、熔融接枝、固相接枝、悬浮接枝等方法。溶液接枝使用大量有机溶剂,但后处理时需用合适的絮凝剂将接枝产物沉淀出来,生产成本高,往往造成环境污染,其使用将会越来越受到限制。熔融接枝操作简单,是常见的一种聚丙烯化学接枝方法,但由于接枝温度高,导致聚丙烯大分子降解严重。水相悬浮接枝法的研究还很不完善,目前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比较而言,固相接枝工艺简单、环境友好,是非常有前景的一种聚丙烯化学接枝改性方法。

采用聚丙烯固相接枝制备聚丙烯接枝共聚物的方法已有文献报道。如“合成树脂及塑料”(1997,14(2),27-29)将聚丙烯、苯乙烯和过氧化二苯甲酰(BPO)搅拌混合均匀,在60℃溶胀一定的时间,再升温至一定温度进行固相接枝反应,制备聚丙烯接枝苯乙烯共聚物。“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6,12(3),40-43)将聚丙烯加热至一定温度,将BPO溶解在苯乙烯和甲苯中,分批地加入到聚丙烯中,在恒温度下反应指定的时间制取聚丙烯接枝苯乙烯共聚物。

“塑料工业”(1999,22(4),4-6)采用超声波将BPO溶解在苯乙烯中,再加入聚丙烯,用超声波分散混合体系,然后在设定温度下反应4小时,得到聚丙烯接枝苯乙烯共聚物。“中国塑料”(2002,16(8),48-52)则在氮气保护下向聚丙烯中加入BPO、苯乙烯和少量甲苯形成的混合溶液,然后用超声波分散,再迅速升温至指定温度进行固相接枝反应,制备聚丙烯接枝苯乙烯共聚物。上述方法均采用市售聚丙烯为接枝反应原料,接枝温度较高,所得产物呈不规则颗粒形状,且市售聚丙烯表面致密,颗粒孔隙率低,导致接枝共聚物产品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受到限制。当原料聚丙烯颗粒的孔隙度非常低时,聚丙烯接枝共聚物会形成有高聚合单体含量的表面层,即产生“壳化效应”。当单体的加入量过高时,该壳化效应通常会在颗粒上形成粘性表面,从而使聚合物的流动性变差,导致反应器结垢。

CN1381505A公开了一种聚丙烯合金的制备方法,采用分段聚合法,先使丙烯在球形催化剂存在下进行淤浆预聚合,再进行以饱和烃为介质的乙烯聚合,最后再进行丙烯聚合,制成颗粒形态良好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和聚丙烯的聚烯烃合金。但丙烯聚合过程采用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含有路易斯酸,使丙烯配位共聚单体的选择受到严格限制,极性乙烯基单体很难在上述催化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丙烯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将丙烯聚合和接枝共聚相结合,可有效提高聚丙烯的接枝率,并提高共聚单体的接枝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聚丙烯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1)在惰性烃溶剂存在下,使丙烯与固体催化剂、烷基铝和外给电子体化合物接触进行预聚合,得到丙烯预聚悬浮液;

(2)向丙烯预聚悬浮液中加入丙烯,进行丙烯聚合反应得到新生态的聚丙烯颗粒;

(3)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新生态聚丙烯颗粒移入另一反应器中,加入过氧化物引发剂、芳烃和乙烯基单体,在60~150℃进行共聚反应,然后将反应物干燥。

本发明方法通过有预聚的丙烯聚合方法制备高孔隙率的聚丙烯,然后将反应新生成的聚丙烯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直接转入另一反应器,进行接枝共聚反应,保护了聚丙烯新生态表面的孔隙不被空气破坏,提高了乙烯基单体的接枝效果,同时也简化了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工艺,降低了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方法采用多段聚合方法制备呈高孔隙率的聚丙烯,并以新生的聚丙烯为原料,用过氧化物引发剂和有机化合物处理丙烯聚合物材料颗粒,使得接枝共聚单体容易扩散进聚丙烯颗粒的孔隙中,在较为温和条件下和乙烯基单体进行自由基接枝共聚反应,有效地提高了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并得到形态良好的聚丙烯接枝共聚物。

所述方法中,(1)步为丙烯的预聚合反应,预聚合反应采用淤浆聚合,即在惰性烃溶剂、固体催化剂、助催化剂和外给电子体化合物存在下使丙烯进行聚合,聚合时控制聚合时间,使催化剂活性处在较低的水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95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