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识别稀土金属离子镝或铒的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69766.8 | 申请日: | 200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9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高云华;梁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251/16 | 分类号: | C07C251/16;C07C249/02;G01N31/00;G01N21/76;G01N27/333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柏 |
地址: | 10008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识别 稀土金属 离子 化合物 及其 合成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稀土金属离子的特异选择性识别,具体说就是通过有机合成的方法合成一系列的能够选择性识别稀土金属离子的化合物(传感器),并将该化合物应用在稀土金属的分离、分析和检测等方面。
背景技术
稀土元素由于特殊的4f电子结构,从而具有特殊的电学、光学、磁性和化学性质,为近代探索高技术材料的主要研究及开发对象,如稀土光电子材料、磁性材料、超导材料等。在稀土的研究、开发及应用中,对稀土材料的分析测试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如高纯稀土已由4个9发展到8个9,高纯稀土中10-10~10-12g/g痕量杂质的测定;稀土工业生产过程中,特别是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在线分析;水、土壤、动植物等生物材料中痕量稀土的分析等。稀土分析正处于蓬勃发展过程中。
在稀土分析中,由于稀土元素化学性质十分相似,它们的互相分离和分别测定,一直是分析化学中难题之一。由于关于稀土金属离子的大量报道主要集中在稀土金属的应用价值方面,因此有关识别稀土金属离子化学传感器的文献被报道很少。这些有关稀土金属离子化学传感器的文献主要集中在铕(III)和铽(III)离子的选择性识别上(Tetrahedron 2006,62,3214、TetrahedronLett.2001,42,8901、Tetrahedron 2000,56,7045和Inorg.Chem.2006,45,2652),而有关其他稀土金属离子的选择性识别化学传感器的文献几乎没有被报道过。
另外,在传统工艺中,富含稀土元素的矿石首先要经过浓酸或浓碱溶解,这是最简单的一步,而随后稀土元素进一步的分离则是无机化学中一个巨大的难点。目前有两种方法已经用于商业生产中,一种是以固-液系统为基础,利用分步结晶或沉淀法分离,另一种则以液-液系统为基础,利用离子交换或溶剂萃取的方法达到分离。20世纪60年代以来,液-液萃取成为较流行的工艺路线。在这种方法中,稀土元素首先被分离进入酸性有机相。现代工艺中通常要求有机相含有可互溶的两相,因为高粘性的活性组分(萃取剂)必须得以溶解以保证两相混合均匀。然而,液-液萃取分离的效率通常较低,且需要多次循环。因此,稀土元素分析的重要性无论从学术价值或实用观点来看都日益增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类具有光致变色性质且能够特异选择性识别单一稀土金属离子镝(III)或铒(III)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类具有光致变色性质且能够特异选择性识别单一稀土金属离子镝(III)或铒(III)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三是提供目的一化合物的用途,将目的一中的化合物应用到稀土金属离子的实际分离和测定中。克服传统工艺中稀土金属分离困难,分离效率较低,分离流程复杂等缺点,从而提高分离效率,减少分离步骤。
本发明的一类具有光致变色性质且能够特异选择性识别稀土金属离子镝(III)或铒(III)的化合物的结构是:
上述结构中R代表不同的取代基,取代基选自氢原子、C1~C5烷基、C1~C5异烷基、C1~C5烷氧基、硝基、氰基、氨基、卤素原子、C6~C20芳香基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识别稀土金属离子镝(III)或铒(III)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是:
将杯芳烃衍生物和水杨醛或5位取代水杨醛以摩尔比1∶1加入到溶剂中回流,反应时间为8~10小时,反应温度大约在70~80摄氏度,用薄层层析色谱监测反应进程,直到原料反应完,停止反应。抽滤得到棕黄色固体,即识别稀土金属离子镝(III)或铒(III)的化合物。用CH2Cl2/MeOH重结晶得到纯品。
所述的MeOH是甲醇。
所述杯芳烃衍生物是二氨基杯[4]芳烃衍生物。
所述5位取代水杨醛是5-硝基水杨醛或5-甲氧基水杨醛。
所述溶剂是无水乙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97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