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扫描射频的测试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70350.8 | 申请日: | 200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2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蔡丁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00 | 分类号: | H04B17/00;H04Q7/3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扫描 射频 测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与射频(radios frequency;RF)技术有关,特别是指一种自动扫描射频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射频接收装置是受到广泛的运用,例如:FM收音机、电视机。当生产制造具有射频接收装置的产品时,必须要先以扫描射频进行测试,以确保其能正常运作。现有的方式是以人力操作一射频信号产生器(radios frequency signal generator;RF signal generator),透过改变该射频信号产生器的频率并输出一测试信号至受测装置(device under test;DUT),以达到测试的目的。然而;此种方式耗费工时及人力而不符合经济效益,具有工作效率差的缺点。
请参阅图1,为改善上述问题,有业者将多个射频信号产生器1以并联方式以连接至一混频器mixer2,形成一信号中心3;再透过该混频器将多个测试信号4合成一数据流5,受测装置6只要连接上该混频器,即可接收到所有的测试信号。然而,由于同时使用多个射频信号产生器4,使得架设信号中心的费用大幅增加具有提高成本的缺点。此外,信号中心的设备体积较大,架设时需要足够的空间方可装设。
综上所述,现有扫描射频的测试方法,具有上述的缺失而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扫描射频的测试方法,具有降低成本的特色。
为了达成前述目的,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自动扫描射频的测试方法,包含下列各步骤:提供一具有自动扫描功能的受测装置(device under test;DUT),以及一测试系统,其是依照一程序逐次使用不同的射频(radios frequency;RF)为载波而发射一测试信号;启动该受测装置的自动扫描功能,并启动该测试系统以发射该测试信号;当该受测装置接收到该测试信号,该受测装置即输出一状态信号至该测试系统;当该测试系统接收到该状态信号,该测试系统即依该程序切换至另一射频为载波,再次发射该测试信号;该测试系统以及该受测装置会依序持续重复步骤c)以及步骤d)的行为,直至该受测装置的射频自动扫描完毕。
通过此,本发明透过上述方法,能够提供了简易及低成本频道扫描的整合实测,其相较于现有者,架构简单即可达到成本较低,具有降低成本的特色。
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造及特点所在,兹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后,其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扫描射频的系统架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系统架构图;
图4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主机的运作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受测装置的运作流程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测试系统10 主机12
射频信号产生器14 测试信号16
状态信号18 受测装置2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至图5,其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自动扫描射频的测试方法,包含下列各步骤:
a)首先,提供一测试系统10以及一具有自动扫描功能的受测装置(device under test;DUT)20;该测试系统10是包含有一主机12以及一射频信号产生器(radios frequency signal generator;RF signal generator)1 4,该主机12为个人计算机或笔记型计算机,本实施例的该主机12选以个人计算机为例;该主机12可控制该射频信号产生器14,并依照一程序以循序逐频的方式设定所使用的射频(radios frequency;RF)如图4所示,使该射频信号产生器14逐次使用不同的射频为载波发射一测试信号16;该受测装置20是电性连接该射频信号产生器14,以接收该测试信号16;
b)启动该受测装置20的自动扫描功能,并启动测试系统10以发射测试信号16;
c)当该受测装置20接收到该测试信号16,该受测装置20即输出一状态信号18至该测试系统10;
d)当该测试系统10接收到该状态信号18,即对射频的频率进行记忆,即依程序切换至另一未使用的射频为载波,再次发射该测试信号16如图5所示;
e)该测试系统10以及该受测装置20会依序持续重复步骤c以及步骤d的行为,直至所有的射频扫描完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环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703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极化天线
- 下一篇:预拌环保节能型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