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HIV-Env基因DNA变构重组包膜蛋白抗原免疫应答抗HIV实验与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70474.6 | 申请日: | 200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0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叶新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新新 |
主分类号: | G01N33/53 | 分类号: | G01N33/53;G01N33/577;C07K16/18;C07K14/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1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hiv env 基因 dna 重组 包膜 蛋白 抗原 免疫 应答 实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HIV-Env基因DNA变构重组包膜蛋白抗原免疫应答抗HIV实验与方法。它涉及生命科学领域、及医药领域。能够揭示HIV感染人体复制,通过包膜蛋白gp120——人CD4受体的异种特异配体抗原,与人CD4+细胞特异受体特异结合,触发HIV感染者人体免疫耐受机制,能够比HIV具有高度变异性免疫逃逸机制,更为有效对抗人体免疫抑制压力。证实:迄今HIV疫苗科学研究设计、研制的,所有各种不同的HIV包膜蛋白gp160、gp120抗原疫苗的临床人体试验,不能证实可以预防HIV感染人类,最重要的因素是:HIV包膜蛋白gp120或gp160是人CD4受体的异种特异配体抗原,与人CD4+细胞特异受体特异结合,触发人体免疫耐受机制,不能激发有效根除HIV的免疫应答机制。寻找到能够解决HIV包膜蛋白gp120触发人体免疫耐受机制的方法,研制不触发人体免疫耐受机制的,HIV-Env基因DNA变构重组包膜蛋白抗原抗HIV治疗疫苗、抗HIV预防疫苗,提供足够充分的直接动物模型实验科学依据、直接临床人体实验科学依据。
背景技术
自1983年人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被发现以来,客观的讲,人类在根治、预防艾滋病科学研究方面,至今没有取得解决根本问题的科学研究突破。没有科学研究迹象表明:抗HIV治疗可以彻底治愈HIV感染者;HIV疫苗可能会有效预防HIV感染。
HIV科学界,把不能根治、预防艾滋病AIDS,归咎于HIV复制速度快、HIV基因具有高度变异性:病毒的产量平均约为1010/天,HIV在体内的平均产生时间约为2.6天;体外测定每6000个核甘酸在逆转录过程中有一次错误的概率,体内测试显示每轮复制过程可能产生一次突变。可产生大量具有各种不同基因变异型或表型的毒株,应对药物抑制压力、机体免疫抑制压力,不断衍生出新的耐药毒株、免疫逃逸毒株优势病毒种株。病毒通过特异性突变所获得的选择性优点将对病毒基因组产生有力的影响。HIV感染人体免疫应答,出现高滴度的HIV的特有的抗体是HIV原发性免疫反应的特征,它出现在病毒血症的高峰或稍晚时间。这最初的抗体反应不包括HIVgp120中和抗体。抗逆转录病毒药和IL-2治疗虽然可以使CD4+T细胞计数增加,却未能使解体Vβ库恢复。应用IL-2治疗期间CD4+T细胞的增加来源于CD4+T细胞库在胸腺外的扩增,因为T细胞Vβ库的PCR分析证明缺失的克隆不能再生。用IL-2和抗逆转录病毒药试图重建T细胞Vβ库的失败,暗示免疫系统的损伤可能存在阈值,若超过该阈值,免疫功能便不能重建。间接感染或各种疫苗免疫的HIV感染个体都有血浆病毒血症暂时增加,并且与诱导产生免疫活性程度相关;类似的发现也可见于SIV感染的恒河猴中。上述众多不可被一一综述HIV科学研究发现,显示:HIV感染人体复制,是在最初期、还没有激发机体免疫应答之前,通过包膜蛋白gp120——人CD4受体的异种特异配体抗原,与人CD4+细胞特异受体特异结合,首先触发HIV感染者人体免疫耐受机制,导致感染人体免疫系统针对HIV感染复制体液免疫应答反应延迟,不能首先产生针对gp120的保护性中和抗体、抑制gp120与CD4+细胞特异受体特异结合触发的免疫耐受机制;使HIV可以在人体免疫应答产生针对gp120的保护性中和抗体之前,还没有被细胞免疫CTL有效抑制时、HIV过度复制达到病毒血症峰值,进一步触发细胞免疫耐受机制-细胞免疫损伤机制;使HIV在感染者体内复制,不能激发有效根除HIV的体液免疫应答机制、细胞免疫应答机制,能够比HIV具有高度变异性免疫逃逸机制,更为有效对抗机体免疫抑制压力。迄今HIV疫苗科学研究设计、研制的,所有各种不同的HIV包膜蛋白gp120或gp160抗原疫苗的各种临床人体试验,不能证实可以预防HIV感染人类,最重要的因素是:gp120或gp160是人CD4受体的异种特异配体抗原,与人CD4+细胞特异受体特异结合,首先触发HIV感染者人体免疫耐受机制,不能激发有效根除HIV的免疫应答机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新新,未经叶新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704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