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背光灯组合体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71276.1 | 申请日: | 200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5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充博;阿部雅一;朝永勉;米田匡宏;内藤丈晴;茨木和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姆龙株式会社;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33/08 | 分类号: | H01R33/08;F21V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陶凤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装置 使用 背光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背光灯组合体,特别是涉及用于液晶电视、笔记本个人电脑等液晶面板的TFT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灯组合体和使用该组合体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背光灯组合体多是使用冷阴极管等细管式的荧光管作为光源,此外,为了使荧光管点亮,大多装载用于提升施加电压的变换器基板。
参照图21说明冷阴极管结构和发光原理(参照特许文献1)。参照图21,在冷阴极荧光管201中,利用物理焊接而将辉光放电的杯式电极204、对该杯式电极204导通电流且由玻璃覆盖层207覆盖并密封的连接体即密封棒205、用于对该密封棒205施加电压的引线206电连接。由未图示的变换器基板产生的高频电压经由引线206及密封棒205施加给杯式电极204,其结果,在作为密封系统的玻璃灯管202内产生辉光放电。在玻璃灯管202内涂敷有荧光体膜208,并封入了微量的氖气、水银。
当产生上述辉光放电时,由该放电激励的水银等发出紫外线,该紫外线激励荧光体膜208,从而形成在该荧光体膜208上被激励的能级返回到原始能级时而发光的结构。
图22表示将图21所示的荧光管201电连接在变换器基板上的方法,作为一例,表示通常的正下型背光灯的结构(参照特许文献2)。如图22所示,向荧光管201的电力供给,是通过用焊料或压接端子将荧光管201的引线206连接在使用电缆的线束122上,在相反侧的端部安装接触端子,并将其插入连接器套120而与变换器基板131的针头连接来进行电力供给。即,荧光管201与变换器基板131之间的连接是使用电缆连接的。此外,荧光管201的电极和外部连接引线周边由兼具绝缘和保护作用的橡胶架121保持。
正下型背光灯,当其尺寸大时,则就有荧光管201的使用根数增多的倾向。随之,也要增加与荧光管201连接的线束122的数量,且连接该线束122的橡胶架121等其他周边部件也会增多。此外,随着部件数量的增加,用于组装的作业工时也要增加,由于其复杂性而难以实现大型化。
此外,另一个需要指出的问题是,如果使用线束122,则由于电缆及壳体之间的浮动电容增大,从而当施加高频时,则会进一步产生泄漏电流,从而存在由于该电流泄漏而产生图像不均匀的问题。
一般而言,由于在将电流导入荧光管的路经与框体的金属性支承基板之间对荧光管施加的电压很高,因此,必然会随之从导入电流的通路(这里指线束)向框体的金属性支承基板产生微量的泄漏电流,其结果,总是存在等效电容器电路。
如果以来自多个荧光管201的每条线束122与框体的金属性支承基板的距离全部相同的形状进行连接,则来自各自的线束122的泄漏电流在每个荧光管201中变得相等,对于由于所述等效电容器电路产生的流向各自的荧光管201的电流电路附加的阻抗相等,其结果,不会产生图像不均匀。
但实际上,由于线束的长度存在偏差,且引绕的通路也根据每个线束发生变化,因此,流向荧光管201的电流通路的阻抗产生偏差,其结果,各个荧光管201的辉度产生偏差,从而导致产生图像不均匀。
因此,特许文献3公开了一种改善诸如此类现有问题的背光灯组合体。
图23是表示特许文献3中公开的背光灯组合体的灯保持结构的剖面图。如图23所示,灯保持结构是在具有接触器103的灯支承部件115上保持插入了荧光管201的罩部件111、和由在背面隔着薄膜135设置了变换器基板131的金属板构成的保持板133的结构。接触器103具有:与荧光管201的引线206连接的压接部103a、和与作为连接对象物的变换器基板131接触的接触弹簧部103b。压接部103a具有连接引线206的压接片103f。灯支承部件115具有收容压接部103a的收容部115a、和保护接触弹簧部103b的保护部115c、115d。作为该发明的效果记述有如下内容,即,不使用线束,而能够利用内置于一个灯支承部件内的接触器103,将引线206与变换器基板131简单地进行连接。
根据特许文献3所述的发明,由于特定的金属片(接触器103)被支承在连接器内特定位置上,所以引线连接部与框体的支承底板133的距离保持一定,且上述的电流通路与框体的支承底板133之间形成的等效串联电路(特指电容器成分)为大致相同的形状。其结果,由于泄漏电流在各个荧光管20I中相等,因此,荧光管201的辉度分别相等,从而减轻了图像不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姆龙株式会社;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欧姆龙株式会社;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712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铸造装置及铸造模具
- 下一篇:一种欠驱动自适应假手的拇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