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吸声结构体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72255.1 | 申请日: | 200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7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饭田一嘉;清水洁;灵田青滋;轰裕雄;池田浩二;和田亮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利司通可美技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0K11/162 | 分类号: | G10K11/162;G10K11/16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吸声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成作为降低噪音、控制声场的关键技术之一的吸声技术的复合吸声结构体。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吸声材料、吸声构造体中,有多孔质材料类、膜状、板状材料类的吸声材料或共振结构体类的吸声材料。关于膜状、板状材料类、共振结构体类,通常,其适用频带是中频带、低频带,调谐频率较窄,吸声率也不太高。并且,往往需要加厚材料(结构体)或在背后设置空气层等空间,特别在工业机械、家电产品、汽车、车辆等领域不太容易处理。
与此相对,还有玻璃棉、石棉等无机纤维类、聚酯等高分子纤维类等多孔质材料类吸声材料、软质聚氨酯泡沫等树脂发泡类、铝等金属发泡类等发泡材料类吸声材料,无论哪一种材料作为中、高音频频段用的吸声材料,都是优良的材料。
但是,除了中、高音频频段之外,为了增大低音频频段的吸声率,与上述的膜状、板状、共振结构体相同,需要加厚材料或者需要具有空气层,这需要相当大的空间。而且,为此往往不得不降低高音频频段的吸声特性,与上述例子相同,在工业机械、家电产品、汽车和车辆的领域中,经常见到在吸声特性、结构设计、重量、费用等方面难以适用的情况。
另一方面,多孔质材料作为中、高音频频段用吸声材料,是优良的吸声材料,但在因空间的关系而不能增加厚度的情况下,经常存在在中、低音频频段吸声率不足的问题。然而,因噪音而经常成为问题的频带是500~2KHz,但从厚度方面而言,例如用聚酯纤维类(密度44Kg/m3),吸声特性(垂直入射法)在厚度为35mm的情况下,在500Hz只有20%左右的吸声率,在1KHz只有40%左右的吸声率。用玻璃棉或软质聚氨酯泡沫等,在厚度为35~50mm时是相同程度的吸声率。为此,采取增加吸声母材的厚度、设置空气层等措施,但这样又出现了空间、重量、经济性等问题。
然而,作为多孔质材料之一,最近被广泛使用的聚酯纤维类吸声材料,是通过声音的入射能量进入密集的材料内,空气在其材料中进行出入时产生粘性阻力、产生纤维间的摩擦、或者使纤维振动等,将入射的声能转换成热能而发挥吸声性能。该吸声性能与吸声体的流动阻力有密切关系,可通过调整流动阻力来控制吸声特性。聚酯纤维类吸声材料是通过在表面上粘贴无纺布进行复合化,来调整该流动阻力,从而可以用实用的厚度得到高吸声特性。
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中、低音频频段的吸声特性,考虑增厚由聚酯纤维构成的吸声母材的方法、增大密度的方法、在背面设置空气层的方法等,但由于空间等方面的原因,往往不能够实行。在这一点,即使用其他的作为多孔质材料的玻璃棉、石棉,可以说也会有同样的问题。
因此,如果有不需增加吸声母材的多孔质材料的体积密度、厚度、而且除了母材之外不需具有空气层就能改进宽频带的吸声特性的方法,是非常有用的,本发明提供使上述假设为可能的吸声结构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宗旨是提供一种复合吸声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把多孔质材料或者发泡材料作为吸声母材,至少在声波入射侧以不妨碍通气阻力的状态使无纺布与上述吸声母材抵接,或者用热熔材料在上述吸声母材的表面上热熔接一层或多层无纺布。
根据本发明的复合吸声结构体,不需改变吸声母材的厚度,使无纺布以不妨碍通气阻力的状态与声波入射的表面抵接,最好用热熔材料层叠多层无纺布,从而例如使用聚酯纤维类吸声材料时,可以在不降低难以实现的高频带的吸声特性的情况下,在中、低音频频段也能发挥优良的吸声性能。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复合吸声结构体,不仅表现出优良的吸声性能,通过对声波入射侧的最外层的无纺布实施耐气候性、耐久性、防水性、耐药品性等处理,对各种因素都能防御,除此之外,能有效地提高表面强度、阻燃性(如果做成金属类复层结构体则更高),这也是很大的优点,在实用性上也有很大的优点。另外,在用于管道等伴有气流的部位的情况下,不会带走纤维的一部分等,在空气清洁方面也可以放心。
附图说明
图1(a)、(b)是表示本发明的复合吸声结构体的第1实施例的结构的图。
图2(a)、(b)是表示本发明的复合吸声结构体的第2实施例的结构的图。
第3是表示本发明的复合吸声结构体的效果的曲线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复合吸声结构体的层叠无纺布后的效果的曲线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复合吸声结构体的进一步层叠无纺布后的第3及第4实施例的效果的曲线图。
图6(a)、(b)是表示本发明的复合吸声结构体的第5实施例的结构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利司通可美技株式会社,未经普利司通可美技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722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