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烯烃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72297.5 | 申请日: | 200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9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涛;江林;宫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6 | 分类号: | B32B27/06;B32B27/08;B32B37/14;B32B38/08;B32B3/24;C08J9/00;H01M2/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凤桐;顾映芬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烯烃 复合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1.一种聚烯烃复合膜,该聚烯烃复合膜包括附着在一起的聚烯烃层和耐热层,所述耐热层包括耐热材料和分布在该材料上的透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在该材料上的透气孔的平均直径不超过1微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复合膜,其中,所述分布在该材料上的透气孔的平均直径为0.01-0.5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复合膜,其中,所述分布在该材料上的透气孔中,直径不超过1微米的透气孔占透气孔总数量的90%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复合膜,其中,所述耐热层的孔隙率为10-90体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复合膜,其中,所述耐热层的厚度为10-35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烯烃复合膜,其中,所述耐热层与聚烯烃层的厚度比为1-7∶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复合膜,其中,所述耐热材料为玻璃化温度不低于180℃的绝缘材料,所述聚烯烃层为由乙烯、丙烯、1-丁烯、4-甲基-1-戊烯、1-己烯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或者是它们的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形成的多孔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烯烃复合膜,其中,所述耐热材料为聚酰胺、聚酰哑胺和聚酰胺酰亚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9.一种聚烯烃复合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耐热层和聚烯烃层附着在一起,所述耐热层包括耐热材料和分布在该材料上的透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在该材料上的透气孔的平均直径不超过1微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耐热层和聚烯烃层附着在一起的方法包括形成耐热层,然后在耐热层的表面涂覆聚烯烃基材溶液,干燥成膜后,得到负载聚烯烃膜的复合耐热层,将此复合耐热层浸渍于抽提剂中,以抽提出聚烯烃膜中的溶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形成耐热层的方法包括将耐热材料和成孔物质溶解于溶剂中,得到含有耐热材料和成孔物质的溶液,然后将该溶液涂覆到释放膜上,再在低于耐热材料玻璃化温度下除去溶剂和成孔物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耐热材料和成孔物质的重量比为1-9∶1。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耐热材料为聚酰亚胺,所述形成耐热层的方法包括将形成聚酰亚胺的四酸二酐和二元胺与成孔物质溶解于溶剂中,得到含有聚酰胺酸和成孔物质的溶液,然后将该溶液涂覆到释放膜上,再在低于聚酰亚胺玻璃化温度下除去溶剂和成孔物质。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成孔物质为分解温度高于溶剂的沸点且低于聚酰亚胺玻璃化温度的聚合物。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成孔物质选自重均分子量为1000-50000的聚己内酯、聚环氧丙烷、聚甲基苯乙烯、聚苯乙烯和聚氨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成孔物质为至少聚合链的一端被氨基功能化的聚己内酯、聚环氧丙烷、聚甲基苯乙烯、聚苯乙烯和聚氨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17.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烯烃复合膜在用作锂离子电池隔膜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7229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黄藤素纳米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四甲基吡嗪及其盐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