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板无效
申请号: | 200610201179.2 | 申请日: | 200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1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许东明;章绍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G02B1/04;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用的光学板,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式光学板。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被广泛应用于个人数位助理、笔记型电脑、数字相机、移动电话、液晶电视等电子产品中。但由于液晶显示装置本身不能发光,因此其需要借助背光模组才能产生显示功能。
请参见图1,一种采用现有技术的光学板的背光模组剖面示意图。该背光模组10包括反射板11与依次设置在反射板11上方的多个光源12、扩散板13及棱镜片15。其中,扩散板13内一般含有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粒,该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粒作为扩散粒子用于使光线发生扩散。棱镜片15具有V形微棱镜结构,用于提高背光模组特定视角范围内的亮度。使用时,由多个光源12产生的光线进入扩散板13被均匀扩散后,其继续进入棱镜片15,在棱镜片15的V形微棱镜结构的作用下使出射光线发生一定程度的聚集作用,以提高背光模组在特定视角范围内的亮度。
然而,现有技术中扩散板13与棱镜片15是分别制备,这使得扩散板13与棱镜片15之间相互独立,使用时,尽管扩散板13与棱镜片15可紧密接触,但其间仍会有细微的空气阻隔层存在;当光线在扩散板13与棱镜片15之间进行传播而通过该空气阻隔层时,光线容易在空气阻隔层与扩散板13及棱镜片15之间的界面发生界面反射等作用,使光能量消耗与损失增大,从而降低光线的利用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提高光线利用率的光学板。
发明内容
以下将以实施例说明一种可提高光线利用率的光学板。
一种光学板,其包括一体成型的扩散层及分别位于该扩散层两相对表面的第一透明层与第二透明层,该扩散层包含透明树脂与分散于该透明树脂内的扩散粒子,该第一透明层相对该扩散层的外表面具有多个长条状V形凸起,该第二透明层相对该扩散层的外表面具有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微凹槽,每个微凹槽包括至少三个相互连接的侧壁,每个侧壁的水平宽度沿该微凹槽底部朝向微凹槽开口的方向逐渐增大。
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述光学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透明层、第二透明层及扩散层,第一透明层相对扩散层的外表面具有多个长条状V形凸起,第二透明层相对扩散层的外表面具有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微凹槽,扩散层包含透明树脂与分散于该透明树脂内的扩散粒子。使用时,光线首先进入光学板的其中一透明层并被该透明层发散,然后光线再通过光学板的扩散层被扩散均匀,最后便直接进入另一透明层并通过该透明层发生聚集作用。如此,光线从入射光学板至出射,其间光线无需再经过空气层,从而让光线发生界面损耗的界面数量减少,光传输损失降低。因此上述光学板具有易于提高光线利用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采用现有技术的光学板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光学板较佳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光学板的俯视图。
图4是图2所示光学板的仰视图。
图5是图2所示光学板沿线V-V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光学板沿线VI-VI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光学板较佳实施例二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光学板较佳实施例三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光学板较佳实施例四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多个实施例对光学板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见图2至图6,光学板20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透明层21、扩散层22及第二透明层23,即通过模具先射出成型形成第一透明层21,再于第一透明层21上射出成型形成扩散层22,然后又于扩散层22上射出成型形成第二透明层23并使得扩散层22位于第一透明层21与第二透明层23之间,可以理解,第一透明层21、扩散层22、第二透明层23的形成顺序也可作适当改变。扩散层22包含透明树脂221与分散于该透明树脂221内的扩散粒子223。第一透明层21相对该扩散层22的外表面具有多个长条状V形凸起211。多个长条状V形凸起211成连续紧密排布,且多个长条状V形凸起211排布方向与Y方向的夹角可为0度至90度,本实施例为90度。第二透明层23相对该扩散层22的外表面具有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微凹槽231,每个微凹槽231包括四个相互连接的侧壁,每个侧壁的水平宽度沿该微凹槽231底部朝向微凹槽231开口的方向逐渐增大并共同围成一倒四棱台形。另外,第一透明层21、扩散层22与第二透明层23的厚度可分别大于或等于0.35毫米,但更佳优选地,第一透明层21、扩散层22与第二透明层23的厚度之和为1.05毫米至6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2011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机和用于运行内燃机的方法
- 下一篇:使用直接喷射酒精的多燃烧模式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