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驱蚊功能的手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10201325.1 | 申请日: | 200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7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朱强;甘小林;何友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21 | 分类号: | H04M1/21;A01M1/22;H04Q7/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驱蚊 功能 手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机,特别涉及一种具驱蚊功能的手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蚊子叮咬而引起的疾病,如登革热等,不仅造成公共卫生的隐患,而且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困扰。传统的驱蚊方式不外乎点燃蚊香、开启捕蚊灯、电蚊拍或喷洒防蚊液等,但是这些方法容易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或不便于携带,对于经常需要在户外活动的人们而言,目前的驱蚊方式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手机作为一种移动通信工具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无论是办公、游戏或是日常生活,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其轻薄短小且便于随身携带。因此,即使在户外活动的时候,人们也机不离身。
但是,现有技术的手机尚不具有驱蚊功能,若手机设计成具有驱蚊功能,则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为手机增加附加值,给手机商家增加卖点。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具驱蚊功能的手机。
一种具驱蚊功能的手机,包括驱蚊控制模块、频率产生器、音频产生器及扬声器,所述驱蚊控制模块接收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频率产生器产生高频信号,所述音频产生器接收所述高频信号并转换为超声波信号,所述超声波信号通过所述扬声器输出。
相较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具驱蚊功能的手机通过将所述频率产生器产生的高频信号传送至所述音频产生器并转换为所述超声波信号,所述扬声器将所述超声波信号输出,蚊子听到所述超声波信号将迅速逃离,从而达到驱蚊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具驱蚊功能的手机的较佳实施方式的模块图。
图2为本发明具驱蚊功能的手机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及图2,本发明具驱蚊功能的手机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驱蚊控制模块10、一按键11、一显示模块12、一频率产生器20、一音频产生器30及一扬声器40。
所述按键11及所述显示模块12与所述驱蚊控制模块10连接。所述按键11为一设在所述具驱蚊功能的手机的键区(图未示)外的单独按键,所述显示模块12为一设在所述具驱蚊功能的手机的外壳上的液晶显示屏,所述驱蚊控制模块10为一手机控制芯片。所述驱蚊控制模块10与所述频率产生器20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频率产生器20为集成在所述具驱蚊功能的手机内部的射频放大器,所述频率产生器20还可为一无稳态多谐振荡器或一石英晶体振荡器。所述频率产生器20与所述音频产生器30连接,所述音频产生器30与所述扬声器40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扬声器40为一蜂鸣器。
当使用者按下所述按键11时,所述按键11产生一控制信号,启动驱蚊功能。所述驱蚊控制模块10接收所述按键11产生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频率产生器20产生一高频信号,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高频信号的频率范围在22KHZ-55KHZ之间。所述音频产生器30将接收的所述高频信号转换为一超声波信号(频率大于20K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所述扬声器40将接收的所述超声波信号发射到空气中。所述超声波信号可对蚊子产生干扰,使蚊子无法接近持有所述具驱蚊功能的手机的使用者,达到驱蚊目的。
当使用者需要关闭所述具驱蚊功能的手机的驱蚊功能时,只需再次按下所述按键11即可。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具驱蚊功能的手机的驱蚊功能的开启方式还可通过在所述具驱蚊功能的手机的开机菜单中设置一驱蚊快捷图标,当使用者选中所述驱蚊快捷图标时产生所述控制信号,即可启动驱蚊功能。
当使用者开启驱蚊功能时,所述显示模块12可显示驱蚊功能启闭的文字提示信息,例如“正在驱蚊中”。
本发明的具驱蚊功能的手机通过将所述频率产生器20产生的高频信号传送至所述音频产生器30并转换为所述超声波信号,所述扬声器40将所述超声波信号输出,蚊子听到所述超声波信号将迅速逃离,从而达到驱蚊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2013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皮革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散打攻防健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