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半自动旋转滑位的枢钮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02309.5 | 申请日: | 200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93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徐安赐 | 申请(专利权)人: | 矽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04 | 分类号: | F16C11/04;H05K7/16;H04M1/02;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朦;方挺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半自动 旋转 枢钮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半自动旋转滑位的枢钮器,尤其是一种装设在电子装置的主机与盖体之间的枢钮器。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科技与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进步,具有屏幕的盖体及主机的电子装置相当多,诸如数字摄影机、手机、笔记型计算机或掌上型光驱等琳琅满目,此类电子装置为使在操作及使用上更加方便,常会在其盖体与主机之间设置有枢钮器,以使盖体可相对于主机作旋转作动。然而随着每个人的使用习惯的不同,提供盖体与主机间的半自动掀合的枢钮器,已成为从事该项行业的相关人士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公知枢钮器结构,主要包括插接轴及对接轴,其中该插接轴具有扁平板及从扁平板一端向外延伸的转轴,在转轴的轴向开设有开口剖槽,而该对接轴则具有扁平板及从扁平板一端向外延伸的筒体,在该筒体的内部中心形成有插接孔,该插接孔供插接轴的转轴插入连接,并使转轴弹性夹掣在插接孔的内壁间。
然而,上述公知枢钮器结构,由于其不具有使盖体与主机之间产生半自动掀合,使用者仅能根据实际需求作缓慢的掀起与盖合的操作,而造成作业时间的大幅浪费。另外,其仅通过转轴与筒体内壁间的摩擦阻尼,来实现插接轴与对接轴之间的旋转定位,在长时间的使用操作下,必将因转轴与筒体内壁间的磨耗与转轴的弹性疲乏,而造成定位困难甚至无法定位。此外,该转轴与插接孔间在转动时呈面接触型态,其转动的初始旋转扭力大,而造成使用上费力、润滑不良及降低其使用寿命。再者,该转轴与筒体间不具有卡掣定位结构,在相互转动的过程中易造成二者间的轴向移位。
于是,本设计人鉴于上述问题点及从事该行业多年的经验,并针对可进行改善的问题点,潜心研究并配合实际的运用,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点的具有半自动旋转滑位的枢钮器。神,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点的具有半自动旋转滑位的枢钮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具有半自动旋转滑位的枢钮器,其装设在电子装置的主机与盖体之间,该枢钮器包括插接轴、对接轴、套接筒及至少一个柱体。其中该插接轴具有转轴,在该转轴的轴向设有第一剖槽;该对接轴具有筒体,在该筒体的中心形成有插接孔,且在其轴向设有贯通插接孔的第二剖槽,该插接孔供插接轴的转轴插入连接;在该对接轴的筒体外部套设有套接筒,该套接筒定位连接在对接轴上,并在插接轴的转轴外部、对接轴的第二剖槽及套接筒的内壁间围设形成有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容设有柱体。在转轴相对于筒体作旋转后,将受柱体夹掣而产生弹性压缩与弹性扩张,通过转轴的弹性扩张而驱使其可相对于筒体作旋转滑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具有半自动旋转滑位的枢钮器,其利用转轴与各柱体之间的滚动接触及转轴的弹性压缩、扩张,在转轴旋转到超过换向的临界区域时,即能通过转轴的弹性扩张作用,实现插接轴与对接轴间的半自动旋转滑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枢钮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枢钮器的组合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枢钮器的组合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在笔记型计算机的组合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盖体尚未掀起的枢钮器剖视图;
图6是图4的盖体旋转90度时的枢钮器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如下:
枢钮器1
插接轴10 固定部11
锁固孔111 转轴12
定位环121 凸弧段122
第一剖槽123 挡板13
对接轴20 固定部21
锁固孔211 筒体22
插接孔221 第二剖槽222
卡合槽223 平面224
挡板23 定位槽24
套接筒30
定位块31 开口槽32
容置空间33、34
柱体40
笔记型计算机5
主机51 盖体52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矽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矽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023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张力调速机构
- 下一篇:结合太阳能板的天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