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STR桥轮间差速锁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09003.2 | 申请日: | 2006-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08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纪爱师;纪奕春;黄加显;刘黎明;纪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3/04 | 分类号: | B60K23/04;F16H48/2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滨生 |
地址: | 266109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tr 桥轮间差速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驱动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STR桥轮间差速器的差速锁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上差速器的作用是当汽车转弯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使左右驱动车轮以不同的转速滚动,即保证两侧驱动车轮作纯滚动运动。但当汽车在坏路面上行驶时,这种差速作用却严重影响了汽车的通过能力,为提高汽车的通过能力,在特定情况下要锁止差速器的差速作用,这就是差速锁的功能。现有的STR桥差速锁的气缸与操纵杆裸露于桥壳的外部,气缸安装在桥壳上,通过一操纵杆将活塞杆与拨叉轴连接,该操纵杆一端连接活塞杆,另一端与拨叉轴固连。拨叉轴穿过桥壳上的拨叉轴孔,可以沿孔的中心轴线转动,拨叉轴通过花键连接着拨叉,同时拨叉又卡到滑动啮合套上。具体运动过程是:活塞运动推动活塞杆,活塞杆带动操纵杆转动,操纵杆又带动拨叉轴绕拨叉轴孔中心轴线转动。在桥壳内部,拨叉轴转动带动拨叉转动,从而使套在固定轴上的滑动啮合套沿直线运动,与固结在差速器壳上的固定啮合套啮合,达到强制锁止差速器的目的。这样的结构在安装时需要在桥壳上钻拨叉轴孔,工序繁琐,而此孔为桥壳上易漏油部位;差速锁的气缸体和操纵杆裸露在桥壳外面,结构不紧凑;差速锁工作时,机构的运动既有平动,又有转动,运动复杂,工作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STR桥轮间差速锁结构,在于解决传统的STR桥的差速锁工序繁琐、结构不紧凑以及机构运动既有平动,又有转动的运动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STR桥轮间差速锁,其包括气缸总成、拨叉轴、拨叉、滑动啮合套,所述气缸总成安装在减速器壳上,所述拨叉轴直接由活塞推动作直线运动,拨叉轴远离气缸体一端套装拨叉回位弹簧,所述拨叉回位弹簧顶靠在拨叉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拨叉轴靠近气缸体一端安装螺钉,所述螺钉与活塞相接触。
所述拨叉套的轴线与滑动啮合套的轴线共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相对于现有的STR桥差速锁结构,本实用新型轮间差速锁的气缸总成直接安装在减速器壳上,而不是安装在桥壳上,因此不需要在桥壳上钻拨叉轴孔,工艺合理简单,易于检查维修,不存在桥壳漏油的隐患;由于取消了操纵杆,活塞直接推动拨叉轴作直线运动,它的组成零部件较少,装配简单,结构十分小巧紧凑;本实用新型的拨叉是由活塞推动拨叉轴带动拨叉作直线运动,直接将滑动啮合套推到固定啮合套上,运动方式单一,且较稳定。相比之下,新型差速锁结构更显示出其结构上的先进性、工艺上的合理性,既降低了价格,又提高了性能,减少了一个渗漏油的环节,给装配和用户维修带来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现有技术STR桥差速锁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STR桥差速锁在汽车驱动桥上的位置示意图;
在图1-2中:现有技术STR桥差速锁10;气缸体11;操纵杆12;拨叉轴13;拨叉14;驱动桥桥壳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STR桥轮间差速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STR桥轮间差速锁在汽车驱动桥上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STR桥轮间差速锁局部剖视图;
在图3-5中,本实用新型STR桥轮间差速锁30;气缸体31;拨叉轴32;拨叉33;拨叉回位弹簧34;滑动啮合套35;活塞36;开槽平端紧定螺钉37;凸台38;减速器壳4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STR桥轮间差速锁的结构如图3-5所示,气缸体31安装在减速器壳40上;拨叉轴32一端钻攻螺纹孔,安装开槽平端紧定螺钉37,开槽平端紧定螺钉37的端部顶在活塞36上;将拨叉33有孔的一端间隙配合在拨叉轴32上,一边在拨叉轴32上套装拨叉回位弹簧34将其顶住,另一端被凸台38挡住,拨叉33另一端卡到滑动啮合套35上;所述拨叉回位弹簧34处于压缩状态且顶靠在拨叉33上,使得拨叉轴32一直接触在活塞36上;其中O1O2是拨叉33连接在拨叉轴一端的孔的轴线,O3O4是拨叉33卡在滑动啮合套35一端的半圆孔的轴线,O1O2与O3O4是共面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090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良的传声器电连接装置
- 下一篇:开合式方便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