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外固定架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09101.6 | 申请日: | 2006-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02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杨兴文;任敏;路则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兴文 |
主分类号: | A61B17/62 | 分类号: | A61B17/62 |
代理公司: | 济宁宏科利信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樊庆年;张景宏 |
地址: | 272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 掌骨 基底 骨折 脱位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固定器械,尤其涉及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外固定架。
技术背景:
第一掌骨基底骨折伴腕掌关节脱位由Bennett于1881年首先描述,故命名为Bennett骨折。该骨折虽然复位不十分困难,但固定极难维持。至今治疗方法不下20余种,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大类,其一是闭合复位外固定,如石膏外固定,弓形板外固定等,优点是无创伤,但稳定性差,后遗症明显;其二是切开复位内固定,由于基底部骨块较小或者粉碎,用克氏针或微型螺丝钉固定,也绝非易事;非但难以与掌骨固定,且易造成骨块碎裂。影响骨折端血运,增加感染机会,不利于骨折愈合;其三是闭合复位经皮内、外固定,如经皮克氏针固定,在操作时针体必须通过掌指关节,这就加重了掌指关节关节面的损伤,术后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中国专利ZL88203166公开了一种第一掌骨骨折外固定牵引支架,是由固定套、可调牵引杆、牵引头三部分构成,对于治疗第一掌骨骨折的效果比上述疗法有着明显的进步,但用固定套固定腕部,松紧度不易掌握,过松稳定性差,过紧影响血运,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着一些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治疗效果显著,稳定性好,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外固定架。本实用新型所说的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外固定架,涉及有指骨钳、连接杆、万向旋转轴,固定螺栓、固定夹和螺纹钉组成。所说的指骨钳是由两根成钳形的刺骨针组成,在两根刺骨针的上面设置有调节固定螺丝装置。在两根刺骨针的交点,与刺骨针平面垂直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下面设置外螺纹,连接杆通过螺纹连接万向旋转轴。所说的万向旋转轴前面设置有内螺纹,与连接杆外螺纹配合。后面设置有万向节。所说的万向节与设置在固定夹内前端的内空圆相配合,在内空圆靠后的位置,设置有固定万向节用的固定螺栓。所说的固定夹为两个相配合的半圆柱体,以螺栓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圆柱形固定夹。在固定夹上设置有内空圆,螺栓孔和螺纹钉槽。使用时将各组件组合,先用指骨钳上的刺骨针在局麻下刺入拇指近节指骨,调节固定螺丝装置并固定,再将螺纹钉局麻下由固定夹中的螺纹钉槽插入固定在挠骨远端挠侧,这时旋转万向旋转轴,就可以调节指骨钳的牵引力度和方向,使第一掌骨基底骨折伴腕掌关节脱位得到复位,最后拧紧固定螺栓,并保持牵引固定效果。
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外固定架,可采用局部麻醉,操作简单,创伤轻微,手术费用较低,能有效地固定骨折和脱位,并可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附图说明:附图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外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1-指骨钳 2-连接杆 3-万向旋转轴 4-固定夹 5-固定螺栓 6-螺纹钉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说的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外固定架,涉及有指骨钳1、连接杆2、万向旋转轴3、固定夹4、固定螺栓5和螺纹钉6组成。所说的指骨钳1是由两根成钳形的刺骨针组成,在两根刺骨针的上面设置有调节固定螺丝装置。在两根刺骨针的交点,与刺骨针平面垂直设置有连接杆2。连接杆2的下面设置外螺纹,连接杆2通过螺纹连接万向旋转轴3。所说的万向旋转轴3前面设置有内螺纹,与连接杆2外螺纹配合。后面设置有万向节。所说的万向节与设置在固定夹4内前端的内空圆相配合,在内空圆靠后的位置,设置有固定万向节用的固定螺栓5。所说的固定夹4为两个相配合的半圆柱体,以螺栓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圆柱形固定夹。在固定夹4上设置有内空圆,螺栓孔和螺纹钉槽。使用时将各组件组合,先用指骨钳上的刺骨针在局麻下刺入拇指近节指骨,调节固定螺丝5装置并固定,再将螺纹钉6局麻下由固定夹4中的螺纹钉槽插入固定在挠骨远端挠侧,这时旋转万向旋转轴3,就可以调节指骨钳1的牵引力度和方向,使第一掌骨基底骨折伴腕掌关节脱位得到复位,最后拧紧固定螺栓5,并保持牵引固定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外固定架,可采用局部麻醉,操作简单,创伤轻微,手术费用较低,能有效地固定骨折和脱位,并可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兴文,未经杨兴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091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连接杆的分割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具有用于转向力支持的电机的转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