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流体循环式加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09297.9 | 申请日: | 200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53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陈罘杲;刘景春;何秀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罘杲;刘景春;何秀英 |
主分类号: | F24H6/00 | 分类号: | F24H6/00;F24H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0山东省烟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循环 加热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装置,尤其是一种流体循环式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生产和使用的反应装置,其加热方式一般采用设在容器内部的电热管,电热片、电热丝、电热棒或用锅炉蒸汽对物料进行加热,采用电热方式加热,由于电热元件设在容器内部,因此,给安装和检修带来极大的不便,不但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生产成本;采用锅炉蒸汽加热,虽然在容器内部没有设置复杂的设备,但是建设锅炉房及其以后的维护,仍然需要很大的成本,并且耗能高,不符合国家倡导的节能降耗的政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流体循环式加热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体循环式加热装置,包括容器、动力泵等,其特点是动力泵的入口与设在容器上的出液管连接,在动力泵的出口与设在容器上的进液管之间设置加热装置,容器、动力泵、加热装置组成流体循环系统。
所述加热装置由热源、加热管构成,热源设在加热管的外围。
所述热源为微波热源或电热热源。
所述加热管为螺旋结构或者正弦波结构或者并列式结构。
物料在动力泵的作用下到达加热管内,通过热源对加热管内的物料进行加热,动力泵将加热后的物料送入容器内,同时把物料送入加热管,由此不断循环加热,直至达到物料所需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流体在容器外部加热的方法,因此对于反应装置来说在结构上更加简单,安装检修更加方便,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企业的生产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容器,11.进液管,12.进液阀,13.出液管,14.出液阀,2.动力泵,21.入口,22.出口,3.加热装置,31.热源,32.加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详细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流体循环式加热装置,包括容器(1)、动力泵(2)等,其特点是:动力泵(1)的入口(21)与设在容器(1)上的出液管(13)连接,在出液管(13)上设有出液阀(14),在动力泵(2)的出口(22)与设在容器(1)上的进液管(11)之间设置加热装置(3),在进液管(11)上设置进液阀(12),容器(1)、动力泵(2)和加热装置(3)组成流体循环系统。
其加热装置(3)由热源(31)和加热管(32)构成,热源(31)设在加热(32)的外围。
其热源(31)选择为微波热源或者电热热源。
其加热管(32)为螺旋结构或者正弦波结构或者并列式结构。
动力泵选择为离心式、往复式、回转式等。
其工作原理为:物料在动力泵(2)的作用下到达加热管(32)内,通过微波源或电热源对加热管(32)内的物料进行加热,动力泵(2)将加热后物料送入容器(1)内,同时把物料送入加热管(32),由此不断循环加热,直至达到物料所需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除上述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他均为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罘杲;刘景春;何秀英,未经陈罘杲;刘景春;何秀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092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