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氧化氮密闭制取教学实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09481.3 | 申请日: | 2006-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57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燕;李剑波;邱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海燕 |
主分类号: | G09B23/24 | 分类号: | G09B2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0山东省莱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氧化氮 密闭 制取 教学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教学实验器具,特别是一种一氧化氮密闭制取教学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学教学中,对于一氧化氮的制取试验,一般是采用稀硝酸和铜进行反应制取,实验时所采用的器具为试管或烧瓶,进行反应后产生无色的NO气体,因为试管或烧瓶是敞口的,无色的NO气体随即与空气反应,变成红棕色的NO2气体。采用敞口试管或烧瓶做NO制取的实验,可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NO为毒性较强的气体,在实验中可对师生造成危害;2、在收集NO后,由于在试管或烧瓶的剩余反应物可继续反应,产生的NO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造成了药品的浪费;3、由于NO变成NO2是直接完成的,故对NO变成NO2的转变过程不能清晰的观察到,影响教学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在密闭状态下实验,避免NO对环境的污染,对NO变为NO2的现象能清晰观察,而且结构简单、容易操作的一氧化氮密闭制取教学实验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氧化氮密闭制取教学实验装置,由底板和竖板构成,竖板垂直固定在底板上,作为实验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在底板上设“U”形试管,“U”形试管通过固定环固定在竖板上,在“U”形试管的左端口上设左侧密封塞,在左侧密封塞上插入球形漏斗,在左侧密封塞的内侧固定吊上铜丝,在“U”形试管的右端口上设右侧密封塞,在右侧密封塞上插入长颈漏斗。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在球形漏斗后侧的竖板上设有显色镜,以利于观察NO变为NO2的颜色变化;在球形漏斗的下管上设有开关。作实验时,在“U”形试管内盛上稀HNO3,当铜丝与稀HNO3接触产生反应时,反应后产生NO气体,在“U”形试管的左端上部压力增高,使稀HNO3液面下降,溶液变蓝色,右端的液面上升,进入长颈漏斗内,直到左端液面位下降至铜丝不再接触液面停止反应为止,打开球形漏斗下管上的开关,NO进入球形漏斗内,与空气接触,转化为红色的NO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作NO教学试验相比,全过程在密封状态下进行,可避免NO对环境的污染及对师生身体的危害,同时,NO转变为NO2的过程能清晰可见,可提高教学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前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制作本实用新型。该一氧化氮密闭制取教学实验装置,由底板1和竖板2构成,竖板2垂直固定在底板1上,其特征在于在底板1上设“U”形试管3,“U”形试管3通过固定环4固定在竖板2上,在“U”形试管3的左端口上设左侧密封塞5,在左侧密封塞5上插入球形漏斗6,在左侧密封塞5的内侧固定吊上铜丝7,在“U”形试管3的右端口上设右侧密封塞9,在右侧密封塞9上插入长颈漏斗8。在球形漏斗6后侧的竖板2上设有显色镜10;在球形漏斗6的下管上设有开关11,在“U”形试管3内盛有稀HNO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海燕,未经张海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094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锁紧钻夹头
- 下一篇:极限眼图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