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少齿差立式减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10782.8 | 申请日: | 2006-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54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赵玉刚;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1/20 | 分类号: | F16H1/20 |
代理公司: | 淄博科信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红 |
地址: | 255086山东省淄博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少齿差 立式 减速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少齿差立式减速器,属于减速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用于化工设备的立式减速器主要有摆线针轮减速器、推杆减速器和活齿减速器三种,其中摆线针轮减速器应用最为普遍,具有输入、输出轴同轴线,结构紧凑、传动比大、效率高、噪音低等优点,由于其输入轴的转动和针轮的限制,摆线轮既绕固定轴线作圆周平移运动,又绕自身轴线作回转运动,通过等速输出机构将动力传递给输出轴,结构复杂,抗过载能力低,仅适用于中、小功率减速器的要求;推杆减速器和活齿减速器的机械原理、结构基本类同,由于其双偏心轴为输入轴,推动推杆径向移动,沿内齿圈的等距曲面轨迹,带动传动圈绕固定轴转动,输出轴将动力输出,省去了少齿差传动的等速输出机构,但由于其传动部件均为滑动摩擦,因此,传动效率低于75%,只能适用于输入功率小于30KW的减速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传动效率高、传递扭矩大、抗过载能力强、传动比范围宽的少齿差立式减速器。其技术方案为:
包括电动机、支架和安装在支架上由上盖、箱体组成减速器箱体,其中箱体的中部安装有输出轴,且输出轴与箱体的下端轴承密封安装,输出轴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双偏心输入轴和双偏心支承轴,双偏心输入轴和双偏心支承轴上各自相位差180°的偏心轴颈上均通过轴承安装有内齿圈,双偏心输入轴与电动机的输出轴以键联接,其特征在于:输出轴采用齿轮轴,其对应于内齿圈处为外齿轮,外齿轮跟上片内齿圈的啮合与外齿轮跟下片内齿圈的啮合相位差项180°。
所述的少齿差立式减速器,输出轴的上下段分别通过轴承和轴承装在减速器箱体内,其顶端设有闷盖,下端套装固定有压盖,油封装在压盖的内圈,并用压圈压紧。
所述的少齿差立式减速器,双偏心输入轴分别通过轴承和轴承装在减速器箱体内,其上、下两端对应装压盖和闷盖,双偏心支承轴的上下段分别通过轴承装在减速器箱体内,其上、下端对应装闷盖。
本减速器的动力通过双偏心输入轴,使两片内齿圈绕输出轴做圆周平移运动,实现减速比,由输出轴直接将动力输出,其优点为:
1、省去了少齿差传动的等速输出机构,改善了传动性能,传递扭矩大、抗过载能力强、结构简单;
2、两片内齿圈与输出轴的外齿轮啮合,直接将动力输入,缩短了传动链,传动效率高、传递扭矩大、抗过载能力强、传动比范围宽等;
3、技术性能:单级传动比i=6-99,输入功率0.1-500Kw,输出扭矩40Nm-500KNm,噪音低于75dB,传动平稳,运行可靠,主要用于化工设备,也适用于造纸、轻工、石油化工、纺织、冶金矿山、起重运输等机械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电动机 2、双偏心输入轴 3、键 4、压盖 5、轴承 6、闷盖 7、轴承 8、双偏心支承轴 9、闷盖 10、孔用弹性挡圈 11、轴承 12、内齿圈 13、轴承 14、闷盖 15、轴承 16、压盖 17、油封 1 8、输出轴 19、压圈 20、支架 21、闷盖 22、轴承 23、轴用弹性挡圈 24、箱体25、上盖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上盖25与箱体24用螺栓联接,构成减速器箱体,其底部与支架20固定联接,箱体的中部安装有输出轴18,输出轴18采用齿轮轴,其上下段分别通过轴承7和轴承15装在减速器箱体内,并通过闷盖6和压盖16对其进行定位,油封17装在压盖16的内圈,并用压圈19压紧,输出轴18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双偏心输入轴和双偏心支承轴,其中双偏心输入轴2分别通过轴承5和轴承22装在减速器箱体内,上、下两端对应装压盖4和闷盖21对其进行定位,双偏心支承轴8的上下段分别通过轴承13装在减速器箱体内,上、下端对应装闷盖9和闷盖14对其进行定位,双偏心输入轴和双偏心支承轴上各自相位差180°的偏心轴颈上均通过轴承11安装有相同的内齿圈12,输出轴18对应于内齿圈12处为外齿轮,外齿轮跟上片内齿圈的啮合与外齿轮跟下片内齿圈的啮合相位差1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107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曝光装置及器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万向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