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持式吊饰蓝牙听筒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14852.7 | 申请日: | 2006-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06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建辉 |
主分类号: | H04B5/00 | 分类号: | H04B5/00;H04R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雄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雄杰 |
地址: | 510900广东省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式吊饰 蓝牙 听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蓝牙听筒,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持式吊饰蓝牙听筒,用于无线电话的听筒,同时可作为吊饰。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移动通讯已经走入了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角落,应用十分普及。蓝牙技术作为低功耗、短距离的无线传输技术,在移动通讯领域的个人终端方面应用广泛,其他也广泛在笔记本电脑、PDA、mp3、mp4、影视放映机器等领域使用。例如,为防止电波辐射等,很多手机采用了蓝牙耳机,利用蓝牙技术,在手机和耳机之间传递声音数据信号,从而可以在双向通话的同时避免手机天线收发信号的高电波辐射。
但是现有的耳机都是直接佩戴在人耳朵上的,不仅不够美观,特别会在较长时间后使得佩带人的耳朵部位不舒适,而且还会在不要佩戴时携带麻烦;此外还会因为在来电时,需要根据手机声音或者震动来判断是否有来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持式吊饰蓝牙听筒,不仅可以便于携带,而且美观漂亮,可以作为一种饰件配挂,特别是不会在长时间使用时对使用人造成不适,而且有来电提示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手持式吊饰蓝牙听筒,分别包括,
一听筒部,包括外壳、麦克风和喇叭,上述的麦克风和喇叭分别设置在上述的外壳内部两端;
一蓝牙模块,设置在上述的听筒部外壳内,连接上述的麦克风和喇叭,用于将上述的麦克风接收的声音转化为电信号并无线发射,以及将无线接收的信号转化为声音并输出至上述的喇叭;
一系带,连接于上述的听筒部外壳的任何合适位置,用于配挂在使用人身体上;
一电源,与上述的蓝牙模块连接,设置在上述的听筒部外壳内,用于给上述的蓝牙模块提供工作电源。
同时,
上述的听筒部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
上述的蓝牙听筒还包括一发声器件,设置在上述的听筒外壳内,与上述的蓝牙模块连接,用于在来电时通过上述的蓝牙模块信号控制发出声音提示使用人。
上述的听筒部外壳上设置一调音键,置于侧面,与上述的蓝牙模块连接,用于调整上述的蓝牙模块的音量输出。
上述的听筒部外壳上设置一关断键,置于侧面,与上述的蓝牙模块连接,用于控制声音信号从上述的喇叭的输出。
上述的听筒部外壳上设置一充电孔,与上述的电源连接,用于外接电源通过上述的充电孔对上述的电源充电。
上述的系带设置为环形。
上述的系带设置为一短链,末端设置一扣件,用于将上述的蓝牙听筒扣挂在使用人腰带上。
较好的,上述的的外壳设置呈略弯长形。
较好的,上述的发声器件设置为蜂鸣器。
实现了上述的技术方案,就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将听筒设计的美观漂亮形成为吊饰,即使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对人造成不适,特别还具备来电提示功能,不需要手机提示就可以知道有来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图结构的另一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通过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可以更清楚的看出和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所在。
如图1,听筒部2由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扣合形成听筒部外壳,外壳大体呈略弯的长形,便于手持和一端对耳和一端对嘴。麦克风24和喇叭25分别设置在外壳内,居于两端。蓝牙模块3也设置在外壳内,分别连接麦克风24和喇叭25。
在手机与其他移动通讯终端通话时,蓝牙模块3与手机内的对应模块进行无线数据信号传递交换,将麦克风24接收的声音转化为电信号并无线发射,以及将无线接收的信号转化为声音并输出至喇叭25,这样,就不需要直接使用手机接听电话,而通过听筒就可以实现通话,而蓝牙技术的电波强度相对低很多,避免了手机的强电波辐射。此外,在外壳内还设置了电源,对蓝牙模块3提供工作电源。
还可以设置发声器件(未图示),设置在听筒部2外壳内,与蓝牙模块3连接,在手机接到来电时,蓝牙模块3也会接到信号,发声器件根据信号发出声音提示,提示使用人有电话呼入,从而不需要操作手机,直接进行接听。并且较好的且简单的,发声器件就可以采用蜂鸣器。更进一步,听筒部外壳上还可以设置一些闪光器件,与蓝牙模块3连接,在有来电时,可以通过灯光闪烁进行提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建辉,未经张建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148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