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码门锁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14978.4 | 申请日: | 2006-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51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梁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少明 |
主分类号: | E05B37/02 | 分类号: | E05B3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吕晓蕾 |
地址: | 518106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码 门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码门锁,它属于通用门锁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门锁的基本结构是锁芯,锁舌和锁芯开启连杆机构构成,开启门锁只需要拨动锁芯,然后带动锁舌运动即可。因此其锁定的环节只有一个,只要将锁舌拨动就可以轻易的开锁,也就是说在不使用钥匙的情况下,只要能拨动锁舌即可开启门锁。现有锁具由于容易被开启,安全性大大降低。特别是现有的门锁,更是由于容易从门外触及到锁舌,门锁被撬的现象就会经常发生。现有的保险箱的密码锁由于结构复杂,也不适合使用的门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锁定牢固,不容易被开启的密码门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密码门锁,它包括锁芯机构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芯机构包括密码盘组合和与密码盘连接的锁芯开启连杆机构。
所述的密码盘组合包括密码刻度盘,和一组叠加在密码刻度盘上的数个密码盘,在所述的每个密码盘上设置有卡口和数个定位孔,在所述的每个密码盘上设置一个密码定位钉;所述的密码盘通过固定座安装柱叠加在固定座上。
在所述的叠加在一起的每个密码盘之间设置有隔离垫片。
在所述的固定座安装柱设置有一弹簧。
所述的锁芯开启连杆机构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滑块、杠杆拨叉和锁芯固定拨叉,在滑块和杠杆拨叉的交叉连接处设置有一滑块固定立柱;在所述的滑块固定立柱上连接一个复位弹簧,所述的复位弹簧的另一段连接在滑块的固定钉上;所述的滑块的自由端为叉杆结构,其叉头部分对接在密码盘上。
在所述的滑块的叉头部分的叉凹处设置一个护快固定立柱。
所述的叠加在一起的密码盘的数量为3~10个。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密码锁具与现有普通门锁结合的结构,实现了门锁的牢固锁定,不会因为单纯的撬动锁舌就可以打开门锁,保证了门锁的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密码盘组合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图1、2、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它包括锁芯机构和壳体1,所述的锁芯机构包括密码盘组合和与密码盘连接的锁芯开启连杆机构。所述的密码盘组合包括密码刻度盘8和一组叠加在密码刻度盘8上的数个密码盘3,在所述的每个密码盘上设置有卡口33和数个定位孔22,在所述的每个密码盘上设置一个密码定位钉2;所述的密码盘3通过固定座安装柱7叠加在固定座6上。在本实施例中密码盘的数量为3个;在装配的时候确定每个密码盘上的密码定位钉2的位置,然后对准定位孔22固定,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固定的开启密码盘的密码排列。当所有密码都正确的时候,叠加在一起的每个密码盘的卡口33将在一个位置上。为了方便密码盘的转动,在所述的叠加在一起的每个密码盘之间设置有隔离垫片4。同时又需要密码盘之间存在一定的摩擦力,因此在所述的固定座安装柱7设置有一弹簧5。
本实用新型的锁芯开启连杆机构可以是对现有的锁芯开启连杆机构的改进,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滑块41、杠杆拨叉51和锁芯固定拨叉61,在滑块41和杠杆拨叉51的交叉连接处设置有一滑块固定立柱21;在所述的滑块固定立柱21上连接一个复位弹簧72,所述的复位弹簧的另一段连接在滑块41的固定钉71上;所述的滑块41的自由端为叉杆结构,其叉头部分对接在密码盘3上。在所述的滑块41的叉头部分的叉凹处设置一个滑块固定立柱1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当需要锁定本实用新型的时候,将钥匙插入锁芯固定拨叉61中,向右转动,这时带动滑块41和杠杆拨叉51向右位移并控制住滑块41的位置,使得所述的滑块41的自由端的叉杆结构脱离开密码盘3,然后随意转动密码盘3,;密码盘的转动次序是上而下一次被转动的,由密码定位钉2确定转动的位置;当使得所有密码盘上的卡口错位,这样滑块41的自由端的叉杆的头部就顶住了密码盘3的边缘部位,滑块41由于在所述的滑块固定立柱21上连接一个复位弹簧72,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滑块41右移,并带动杠杆拨叉51的自由尾端左移,触及锁舌的推杆82,推出锁舌81,即可完成锁定的任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少明,未经梁少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149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