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弹簧式探针触点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15593.X | 申请日: | 2006-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50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龙波;冯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创自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06 | 分类号: | G06K7/06;G06K17/00;H01R13/24;H01R12/2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雄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雄杰 |
地址: | 518051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簧 探针 触点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簧式探针触点模块,尤其是涉及一种读卡器中具有弹簧式探针触点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读卡器装置,其使用十分普及,广泛应用于银行、门禁、公交、计算机系统、通讯、安全等各种场合,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读卡器很重要的是要对插入的卡片进行数据读取,经将数据传递到计算机核实了各种情况后,才能根据使用者的操作完成其他功能。
但是现有的读卡器在读卡时一般采用的是簧片式触点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在潮湿环境下容易生锈生霉;使用时间较长后容易磨损造成读卡器使用寿命减少,对卡的磨损也较大;因为磨损和长期使用造成簧片变形,从而不能读卡。针对以上这些缺陷,虽然也有一些改进,但是效果都不理想。
按照国际标准,触点对卡片的单点压力应为0.2-0.6N,而现行的簧片式触点结构为了保证接触的可靠性(接触面积较大,为了保证同样的压强,就要增大压力),一般压力为1.5N左右,要达到国际标准很困难,而弹簧式探针触点结构却很容易,并且压力的一致性很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弹簧式探针触点模块,能够针对现有的簧片式触点结构,更加可靠的工作,做到防锈防霉,减少与卡片之间的磨擦,延长使用寿命,减小不能读卡的可能性,并完全符合国际标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弹簧式探针触点模块,包括触针固定体和弹簧式探针,弹簧式探针包括弹簧和探针,其特征在于用于挡住卡片进入后的前进道路的触针固定档片与所述的触针固定体呈夹角固定连接,所述的弹簧式探针安装在所述的触针固定体上,直接紧配合压入在触点载体内,并通过数据线与触点检测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触针固定档片与所述卡片接触后,推动所述触点载体使所述弹簧式探针受弹簧压力接触所述卡片上的芯片并读取数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触点载体和触针固定挡片与活动机构连接,所述的触点固定挡片挡住所述的卡片后,因受力从而带动所述的触点载体按照所述的活动机构的限位运动,以使所述的弹簧式触点接触所述的卡片。所述的活动机构设置为导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触点载体包括柱形中空腔体,用于容纳所述的弹簧式触针,弹簧式触针可伸缩,防止与卡片摩擦。所述触点载体的下方还设置一限位点,用于对所述的触针固定体进行限位。
实现了上述的技术方案,就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IC卡插入弹簧式探针触点模块的读卡器时,IC卡顶到触点挡片后,此时触点架和触针固定体由于受到卡片的推力,随着活动机构向下运动,此时装在触点载体上的弹簧式探针触点由于受到卡片与触点载体之间的压力开始收缩,与卡片IC接触,到达读卡器支架上的限位停止运动,由弹簧式探针触点传送信号给读卡器,读取IC卡上的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弹簧式探针触点模块的读卡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通过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可以更清楚的看出和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所在。
如图1所示,一驱动力1将IC卡2插入读卡器时,IC卡2顶到触点载体3上的限位柱,触点载体3由于受到卡片的推力,随着读卡器上的导轨向前及向下滑动,此时装在触点载体3上的弹簧式探针触点4由于受到卡片与触点载体3之间的压力开始收缩,与卡片IC2接触,到达读卡器上的限位停止运动,并夹住IC卡2,弹簧式探针触点4经柔性FPC 5传送信号给读卡器,读取IC卡2上的数据。
弹簧式探针触点4是探针与IC卡2接触的点,接触后探针读取IC卡2数据并传输给触点检测模块,IC卡2从前进卡口进入后直到弹簧式探针触点4附近,IC卡2的前端会碰触到触点载体3上的限位柱,从而推动触点挡片,触点挡片又传递推力给触点载体3,由于活动机构的原因,触点载体3会向下移动,直至弹簧式探针触点4接触到IC卡2后,产生一定压力,可以读取IC卡2的数据。
还可以设置一限位点,在触点载体3下方,用于对触点载体3进行限位,使其在受力向下移动时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防止弹簧式探针触点4过分与IC卡2接触而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创自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创自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155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颖自锁式手紧钻夹头
- 下一篇:贯通驱动桥专用桥壳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