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灯管组及采用该灯管组的背光模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16002.0 | 申请日: | 200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99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谭青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F21V23/00;F21S4/00;F21V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灯管 采用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管组及采用该灯管组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具发光特性,因而,为达到显示效果,需给液晶显示装置的面板提供一面光源装置,如背光模组,其功能在于向液晶面板供应亮度充分并且分布均匀的面光源。
通常该背光模组的光源需要使用外接电源,因此在组装背光模组过程中,在嵌置光源后必须将外接电源的电源线引出,以备后续使用时方便取电。
请参阅图1,是现有技术所揭示的背光模组的立体分解图,该背光模组10包括一导光板11、一灯管组13、一胶框15及一背板17,该背板17配合该胶框15收容该导光板11及该灯管组13。
该导光板11包括一入光面111及一与该入光面111相邻设置的出光面113,该灯管组13包括一灯管131、一罩在该灯管131的灯管罩132、分别套在该灯管131两端的固持橡胶套管133、135及连接该灯管131端部的两根导线137。该胶框15包括一第一侧壁151,该第一侧壁151的两端均设置有一开口1511。
再请一并参阅图2,是该背光模组10的组装图。在该背光模组10中,该导光板11的入光面111与该胶框15的第一侧壁151形成一容置腔(未标示),该灯管组13收容在该容置腔中。其中,连接该灯管131的导线137直接从该胶框15的第一侧壁151的开口1511抽出。
然而,由于该灯管组13的导线137从该胶框15的第一侧壁151的开口1511处直接引出,则该导线137与该灯管131趋于一直线放置。在组装过程中,该导线137容易受到拉动,由于是直线受力,则容易造成该导线137与该灯管组13的灯管131端间的焊点松脱,更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该导线137的断裂。由此,影响电源的供给,造成使用该背光模组10的显示器无法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灯管导线容易被拉断以及与灯管端间的焊点容易脱落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有效缓冲灯管导线拉力的灯管组。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灯管导线容易被拉断以及与灯管端间的焊点容易脱落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有效缓冲灯管导线拉力的背光模组。
一种灯管组,其包括至少一灯管、多根自该灯管端部引出的导线及一套在该灯管端部的夹持体,该夹持体包括一固持端及一出线端,该导线依次穿过该固持端及该出线端并且在该出线端内被弯折一角度。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一胶框、一背板及一相对该导光板的侧面设置的灯管组,该胶框配合该背板收容该导光板及该灯管组,该灯管组包括至少一灯管、多根自该灯管端部引出的导线及一套在该灯管端部的夹持体,该夹持体包括一固持端及一出线端,该导线依次穿过该固持端及该出线端并且在该出线端内被弯折一角度。
相较于现有技术,该灯管组及采用该灯管组的背光模组设置有一夹持体,该夹持体包括一固持端及一出线端。通过该出线端,该导线呈一定弯折状态后被引出,因此可有效缓冲该导线所受的拉力,避免该导线与该灯管端间的焊点松脱及该导线被拉断。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所揭示的背光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现有技术所揭示的背光模组的组装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方式所揭示的背光模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背光模组的灯管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5是图4灯管组所示V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灯管组所示V部分另一角度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3所示背光模组的胶框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VII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该灯管组与该胶框组合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3所示背光模组的组装图。
图11是图10所示X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方式所揭示的背光模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该背光模组20包括一导光板21,一灯管组23,一胶框25及一背板27,该导光板21包括一入光面211及一与该入光面211相邻设置的出光面213,该灯管组23相对该导光板21的入光面211设置,该背板27配合该胶框25收容该导光板21及该灯管组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160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