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有电子驱虫装置的电磁炉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16771.0 | 申请日: | 200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45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余青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拓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7/00 | 分类号: | F24C7/00;F24C7/08;A01M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有 电子 驱虫 装置 电磁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炉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装有电子驱虫装置的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由于电磁炉是通过产生的电磁场作用于导磁锅具形成涡流,在对锅具进行加热的同时也会导致电磁炉内部器件发热,所以在炉体的侧部设有散热口散热。同时,经过长时间使用后,电磁炉表面及内部会有较多油烟及油腻物,容易诱使蟑螂、蚂蚁等害虫进入电磁炉内部,并导致电磁炉内的导电器件之间会形成非正常电回路,进而损坏导电器件及发生安全事故。
传统化学灭虫方法,会造成二次污染,会产生难闻气味,同时可能含有毒物,对人体有害,且需要更换化学药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害虫远离电磁炉内部,从而提高电磁炉的电气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装有电子驱虫装置的电磁炉,内装有电子驱虫装置,该装置根据仿生学原理发出频率为5kHz-80kHz的超声波信号,使害虫厌倦而逃离电磁炉内部。可以在所述电磁炉内部装有干电池或可充电电池,在电磁炉电源关闭以后,由所述干电池或可充电电池对所述电子驱虫装置供电,在电磁炉电源开启后可由电磁炉电源对所述电子驱虫装置供电,从而保证所述电子驱虫装置一直工作,而使害虫永远无法进入电磁炉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在使用过程中不需更换化学药丸,在不改变现有电磁炉的外观条件下,提高了电磁炉的电气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各功能单元的位置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电路框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另外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安装电子驱虫装置的电磁炉在装配成整机后各功能单元的位置示意图,其中1为电磁炉外壳,2为外壳内控制电路板,3为电子驱虫装置,4为加热锅具,5为电子驱虫装置的可充电电池。具体电路框图如图2(a)所示,控制电路板2包括电源电路单元21及电磁炉加热控制电路(未予图示),电子驱虫装置3包括驱蚊控制单元31和压电扬声器32。电源电路单元21的正极输出端连接二极管7的输入端,二极管7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8的输入端,二极管8的输出端连接可充电电池5的正极;另有二极管9的输入端与可充电电池5的正极及二极管8的输出端连接在一起,二极管7的输出端还与二极管9的输出端及驱蚊控制电路31的电源输入端连接在一起,电源电路单元21的负极输出端与可充电电池5的负极及驱蚊控制电路31的电源另一输入端一起连接到地。
工作时,在电磁炉的电源开启后,电磁炉的电源经过端子L和N接入电源电路单元21转为直流电源,此直流电源通过二极管7对电子驱虫装置3供电,同时,所述直流电源通过二极管7和二极管8对可充电电池5充电;而在电磁炉的电源关闭后,可充电电池5通过二极管9对电子驱虫装置3供电;从而保证电子驱虫装置3一直在工作。在两种供电状态下,电子驱虫装置3的驱蚊控制单元31产生频率为5kHz-80kHz的超声波信号,所述超声波信号驱动压电扬声器32将超声波信号向外发射,使害虫厌倦而逃离电磁炉内部。
图2(b)给出了另外的实施方式:电源电路单元21的正极输出端连接二极管7的输入端,二极管9的输入端接在干电池6的正极,二极管7的输出端与二极管9的输出端及驱蚊控制单元31的电源输入端连接在一起,电源电路单元21的负极输出端与干电池6的负极及驱蚊控制电路31的电源另一输入端一起连接到地。工作时,在电磁炉的电源开启后,电磁炉的电源经过端子L和N接入电源电路单元21转为直流电源,此直流电源通过二极管7对电子驱虫装置3供电;而在电磁炉的电源关闭后,干电池6通过二极管9对电子驱虫装置3供电;从而保证电子驱虫装置3一直在工作。在两种供电状态下,电子驱虫装置3的驱蚊控制单元31产生频率为5kHz-80kHz的超声波信号,所述超声波信号驱动压电扬声器32将超声波信号向外发射,使害虫厌倦而逃离电磁炉内部。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本说明书中的最佳实施方式和各种技术细节。因此,任何不脱离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实用新型创造思想及其各种等效物的范围内的创造,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拓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拓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167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