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语音型GPS车载定位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17230.X | 申请日: | 2006-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99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吴宇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骏泰阳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02 | 分类号: | G01S1/02;G01S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语音 gps 车载 定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车载GPS定位系统,具体为一种语音型GPS车载定位系统。涉及GPS定位技术、交互式语音应答技术(IVRS)、GSM通讯技术、嵌入式软件/硬件技术及电子系统应用设计技术等。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GPS车载定位系统的功能主要是:提供汽车位置信息、汽车状态信息和简单的汽车断油、断电指令功能,以及结合汽车自身的防盗器,配合实现汽车的防盗报警功能。所有这些功能与设置指令,一般都是通过短信或者GPRS方式发送到车载终端。用户如果需要控制车辆,一种方式是拨打电话到监控中心,向值班人员告知自己的要求。值班员根据用户要求,向车载终端发出指令,指令执行成功后再通知用户。有些车载终端,用户也可以通过短信方式直接控制,但是都需要用户根据使用说明书,编写指定格式内容的短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交互式语音应答技术(IVRS),用户可以用手机直接打入车载终端,根据语音提示,完成对车载终端的控制和设置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原有GPS定位报警设备、MCU主板平台、外部GPS组件、GSM组件、其他外部接口以及电源的基础上,加装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IVRS系统),IVRS系统与MCU主板平台和GSM组件连接。该系统提供一个对外的人机接口,以语音方式将用户可对车载终端进行的操作列出,并逐步指导用户完成操作,以代替以往的编辑短信指令的方式来设置和控制车载终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加装了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用户无需记忆任何指令,只需要用身边的电话打入车载终端,根据语音提示,完成所需操作,为用户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未加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前原系统结构原理示意图。
附图2为加入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后的系统结构原理示意图。
附图3为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4为交互式语音应答单元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如下:
加装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前的GPS车裁定位系统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它由MCU主板平台、外部GPS组件、GSM组件、其他外部接口以及电源组成。信号连接关系如图中箭头所示。
加装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后的GPS车载定位系统结构原理如图2所示,它是在原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组件。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与MCU主控平台和GSM模块相连接,提供与用户的语音交互,并将用户的要求转换为控制指令。
IVRS是英文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ive System的缩写,即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其动作原理如图3所示:用户用电话拨入车载终端,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播放语音提示,用户根据语音提示按相应的数字键,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根据用户选择,或是给MCU主控部分发送指令,或是播放下一级语音提示。MCU主控部分收到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收到的控制指令后,执行相应操作。MCU主控部分将执行结果通知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将执行结果告知用户。
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电路原理图如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1、用户拨打电话到车载终端,GSM模块收到拨入信号,接通电话,由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播放语音,提示用户输入密码。用户输入密码,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将密码交由MCU主控系统。
2、MCU主控系统验证密码正确后,接通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操作电路。
3、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播放主功能菜单,用户进行选择。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播放下一级语音提示。如此操作,直到用户选择具体操作。
4、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将用户的操作通知MCU主控系统
5、MCU主控系统通知执行单元,完成具体操作,并将执行结果通知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
6、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将执行结果以语音方式通知用户。
7、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播放语音提示,重复上述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骏泰阳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骏泰阳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172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