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灯头外环套及固定夹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17432.4 | 申请日: | 2006-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56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邓锦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淑丽 |
主分类号: | F21V17/10 | 分类号: | F21V17/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才桂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灯头 外环套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头及其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灯头外环套,及用于固定灯头的固定夹装置。
背景技术
灯头装置通常包括灯头外环套,该灯头外环套内安置有一个夹片,用以卡固灯头且用作导电装置。现有的灯头外环套大多存在的弊端是夹片与外环套连接不牢固,容易脱落,从而影响了照明,降低了灯头的性能。另外,在安装灯头的过程中,用户通常用手直接将灯头环套旋固于灯头连接管上,但有些灯头环套体积较小,操作起来极其不方便;而且,由于灯头连接管大多由金属材料制成,在将灯头连接管旋于灯头外环套上时,很容易将灯头外环套底部的电线磨损,从而影响灯头的供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灯头外环套及用于固定该种外环套的固定夹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稳固性好,不易损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灯头外环套,所述灯头外环套包括夹片及外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片的底部中心处开设有第一孔洞,所述第一孔洞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第三孔洞;所述外环套的底部设置有一突出的外环套底部,外环套的内侧底部上分别开设有第四、第五孔洞,所述第四、第五孔洞分别与所述第二、第三孔洞相对应,所述外环套的内侧底部的中心部位上设置有一个环形凸出部,该环形凸出部的底部与所述外环套的内侧底部相结合处向内收缩,从而形成有一个卡沟,所述夹片安置于所述外环套内,且第一孔洞卡固于所述环形凸出部的卡沟内,所述外环套底部的开设有环形凹槽。
所述外环套的环形凸出部的外直径与所述央片的第一孔洞的直径相等。
所述灯头外环套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包括螺纹部及管体部。
所述环形凹槽内的侧表面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连接管的螺纹部相啮合。
所述灯头外环套还包括、灯座及两个螺丝。
所述灯座上开设有外环套底部容置部,所述外环套底部容置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两螺孔,所述两螺孔分别与所述两螺丝相啮合。
一种固定夹装置,所述固定夹装置包括旋杆,所述旋杆的外侧面表面形状与所述外环套的环形凸出部的孔洞相配合。
一种固定夹装置,所述固定夹装置包括旋杆,所述旋杆的下端设置有一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向下延伸有第一、第二插杆,且第一、第二插杆与所述外环套的第四、第五孔洞相配合。
一种固定夹装置,所述固定夹装置包括旋杆,所述旋杆的下端设置有一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向下延伸有第三、第四插杆,且第三、第四插杆与所述外环套的第四、第五孔洞相配合;所述横杆的中心位置向下延伸有第五插杆,所述第五插杆的外侧面表面形状与所述外环套的环形凸出部的孔洞相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于所述外环套的内侧底部的中心部位上设置有一个环形凸出部,该环形凸出部的底部与所述外环套的内侧底部相结合处向内收缩,从而形成有一个卡沟,所述夹片安置于所述外环套内,且第一孔洞卡固于所述环形凸出部的卡沟内;外环套的底部容置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两螺孔。另外,利用与外环套相配合的固定夹装置使外环套旋固于连接管或灯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卡沟的结构设计,使夹片稳同地安置于外环套的内部,从而增强灯头外环套的牢固性;利用螺丝,可将灯头固定于灯座上,该灯座可以为墙壁、桌面或其它物体,从而增加了实用性及安装的灵活性。另,利用与外环套相配合的固定夹装置使外环套旋固于连接管或灯座上,方便了操作,整个设计结构简单;所述环形凹槽避免了将安装过程中可能对导线造成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灯头外环套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灯头外环套的外环套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灯头外环套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灯头外环套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4的外环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夹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夹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夹装置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结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灯头外环套安装导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淑丽,未经刘淑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174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